新闻资讯

每周金融政策资讯2021.1.11

发布日期:2021-01-12     来源: 本站     点击次数: 960次

   

     一、 宏观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点

二、货币动态

1.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不急转弯”

2.利率

3.汇率

三、产业动态

(一)煤炭行业

1.近期煤炭价格行情

2.“十四五”急需促进煤炭清洁化利

3.国际能源署: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将超煤炭

(二)石油

(三)天然气

(四)新能源:全国碳排放市场建设迈出第一步,新能源行业有望持续受益

(五)高端制造:内外双需双轮刺激下,制造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四、行业关注|新增非典型担保,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一、政策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点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4日上午以视频形式召开。在深入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会议要求,2021年人民银行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稳字当头,抓住重点,守住底线,敢于担当,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是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延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继续运用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科技创新、小微和民营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牵头发挥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合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有效衔接。

三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做好政策设计和规划,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价。逐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四是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分步推动建立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体系。

五是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风险排查,做好风险应对。完善风险防范处置长效机制,压实金融机构和股东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和最后贷款人责任。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和机构设置。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决策部署,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强化支付领域监管,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稳中有升。

六是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稳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妥善应对低收入国家债务问题。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推动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

七是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顺势而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人民币使用相关政策制度。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高质量双向开放。促进本外币、离岸在岸市场的良性协调发展。

八是深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改革。牵头制定债券市场发展规划,推动完善债券市场法制,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健全多渠道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推动完善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框架,加大对债券市场逃废债、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住房租赁政策体系。引导大型银行下沉服务重心,推动中小银行完善公司治理,聚焦主责主业。

九是持续改进外汇管理和服务。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支持企业合理审慎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加快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集约高效做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维护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

十是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统筹推进金融法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央行研究工作影响力。扎实做好“十四五”国家规划纲要金融重点内容与金融业“十四五”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扎实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完善现代中央银行财务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支付行业治理现代化。提升金融科技应用和管理水平。稳妥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推动国库高质量发展。深化征信在数字金融和经济治理中的应用。提高反洗钱调查和监测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货币动态: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不急转弯”

1.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不急转弯

对此,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鸿表示,这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货币政策要稳健,不会出现大幅的收紧和调整;其次是不要搞“急转弯”,即考虑到经济增长已经逐渐恢复,货币政策即便要调整,也是相对平稳的微调,保持合理适度。

事实上,“不急转弯”的基调已经在政策执行上面有体现。近期央行等部门已下发通知,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

对于央行强调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认为,2021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确保政策工具使用的可持续性和精准性,服务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利率方面:2019年末相比,2020年三季度末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行幅度达到49bp,超过了1年期LPR的下行幅度(30bp)。央行表示,将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

3.汇率方面:2021年1月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汇率播报美元/人民币报6.4708,上调(人民币贬值)100点

三、产业动态

(一)煤炭

1.近期煤炭价格行情

 

QQ截图20210519101701.jpg 


截止 1 月 7 日,全国动力煤 BTCI 价格指数 596 元/吨,周环比上涨 15 元/吨;全国炼焦煤 BCCI 价格指数 1158 元/吨,周环比上涨 24 元/吨;全国无烟煤 BACI 价格指数 876 元/吨,周环比持平;全国喷吹煤 BPCI 价格指数 960 元/吨,周环比持平。

2. “十四五”急需促进煤炭清洁化利用 

由中国能源环境研究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第13届中国能源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减量7.5个百分点,年平均下降1.5个百分点。同时,非石化能源上升3.7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61个百分点。

“煤炭减量途径已从总量去产能进入到结构去产能的新阶段。提高清洁利用水平难度较大,要求更高。未来要实现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包容式发展。在传统能源方面,煤电、煤化工和散煤是煤炭使用的主要方面,其中散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1/3,因此煤炭清洁化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元方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乔海涛介绍了煤炭清洁化利用的一种新途径。醇氢能源燃料是以煤炭为原料的一种清洁燃料。醇氢燃气是国家清洁能源的补充能源,具有与天然气相当的热值(为8100大卡),价格更低更环保。使用醇氢燃气一个采暖季的费用为20元/m2~28元/m2,燃烧后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相关专家还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未来需要按照能源革命的要求,尽快建立、实施、改进、完善现代能源系统;二是加强供给侧改革,使能源高质量发展;三是重视消费侧改革,加快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四是突出科技创新,占领能源发展制高点。

3. 国际能源署: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将超煤炭

国际能源署(IEA)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未来五年,太阳能和风能将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随着全球主要煤炭消费国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加速开发可再生能源,或将动摇煤炭长达50年之久的能源主导地位。“去年疫情期间,可再生能源强劲增长,而其他能源仍保持低迷。我们看到,投资者们对这一行业表现出持续的兴趣,随着新增产能的投产,预计明年或后年可再生能源将刷新纪录。”国际能源署执行董事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表示。该报告指出,到2020年,全球新增的发电能力中,近90%为可再生能源,且未来将持续增加。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

(二)石油

1.本周价格行情:


QQ截图20210519101723.jpg 


2.价格趋势:“十三五”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全面展开。完成了致密油气、页岩气、煤层气等资源关键评价参数研究。首次开展了油气资源经济性评价、油气资源生态环境风险评价,首次针对陆域深层开展了油气资源评价。

当前国际油价上下震荡的动力主要由对宏观经济的预期主导,长期则受到供给端博弈的影响。中短期随着进入需求旺季、经济复苏预期叠加货币宽松政策、OPEC+维持减产对价格构成支撑;长期看,2021年及往后的需求 增长仍存疑问,叠加拜登重返伊核协议的预期与美油复产,或令供需宽松 化。2021年原油价格或将首先随着预期改善而上行,之后则随着OPEC+ 的内部博弈、美油产量、伊核协议进展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震荡变化,总 体或处于40~60美元/桶的价格中枢。

3.现货端:28 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预警,全国将出现大面积降温。随着气温的转冷,下游需求 不断增加,现货价格不断走高。本周华南地区广州石化民用气现货出厂价累计上涨 130 元/吨至 4308 元/ 吨。上海石化民用气出厂价稳定在 3900 元/吨。

4.供应端: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本周我国液化石油气平均产量 65729 吨/日,较上周期增加 298 吨/日, 环比变化率 0.46%。供应依旧较为充足。

5.从下游需求来看:本周深加工需求略有下滑,MTBE 装置开工率为 38.97%,较上周下降 1.36%,烷基化油开工率为 46.55%,较上周增加 0.18%。

6.库存方面:气温转冷导致需求量增加,同时 1 月上旬华南地区仅有 5 船冷冻货合计 15.4 万吨到港,后 期华南港口库存将稳中有降。

7.产量方面:中国石油工业新里程碑诞生!

12月27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创造国内油气田年产量历史最高水平,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长庆油田开发于1970年,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勘探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计探明石油储量59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4万亿立方米。据公开数据显示,长庆油田是国内产量最高的油气田,去年油气当量产量超过5700万吨;其次是大庆油田,其去年油气当量产量为4363万吨;渤海油田去年油气当量产量约为3000万吨,位列第三位。

(三)天然气

1.价格方面:受终端需求波动剧烈影响,近日持续飙升了近1个月的LNG(液化天然气)价格出现大幅波动。金联创全国LNG价格指数显示,2020年12月25日LNG全国价格指数为6886元/吨,较12月22日的高点8620元/吨下降20.1个百分点,1月5日大幅上升到7059元/吨,1月6日上涨到7581元/吨。

2.需求方面:天然气方面,在新碳排目标下,随着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与国家管网公司建设提速,天然气消费量将迎来加速增长,产业链价值将获重估。上游价格修复将给天然气采掘带来相关机遇;中游天然气相关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利好建设、储运;下游分销则受益于天然气覆盖率与易得性提升。

3.产量方面:全国天然气产量1415.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其中,产量大于30亿立方米的盆地有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柴达木、松辽和珠江口盆地,合计1263.46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89.3%。

4.政策方面:我国天然气需求创新高

根据标普全球普氏分析预计,到2021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达到3600亿立方米,较2020年的3200亿立方米增长12.5%,较2019年的3067亿立方米增长17%。

而随着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以及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制定,未来天然气需求将继续增长。中石油智库经济技术研究所的分析显示,在宏观经济稳健增长、环保政策持续加码、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效果显现等多因素驱动下,我国天然气需求年均增量将超过200亿立方米,2025年增至4300亿立方米。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前景2018—2050》研究报告,更是预计,受中国的减煤增气政策推动,205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将有望增长超过8000亿方。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等十三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明确了逐步把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主体能源之一的战略定位。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力争2020年,203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0%左右15%左右的目标。

(四)新能源:全国碳排放市场建设迈出第一步,新能源行业有望持续受益

1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自 2021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正式印发,十四五我国碳交易市场有望走向成熟,全国碳交易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225 家发电企业率先被纳入全国市场(包括纯凝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自备电厂参照执行,不具备发电能力的纯供热设施不在范围之内)。

碳排放配额前期以免费分配为主,国家将视时机引 入有偿分配《办法》规定碳排放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我国碳交易市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免费发放配额可以有效避免在碳市场建立初期对经济发展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是排放企业在市场设立初期接受程度最高的配额发放方式。但长远看,免费发放配额有悖于污染者付费的环境法基本原则,容易导致碳价失灵,高排放主体担责较轻而起不到较好约束作用,配额价值不能通过市场交易彰显,导致碳市场交易规模小、市场活跃程度不足。“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的承诺,既为中国的绿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要实现这两个目标,中国有必要采取新的行动,而“十四五”的新开局显得尤为关键。21年初《办法》的发行,向全国及世界宣告了中国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

风险提示:1)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不及预期;(2)碳排放配额发放过多,导致市场未形成有效减排;(3)碳配额价格过低,不能实现经济激励;(4)碳排放监管不力,市场仍存在超额排放现象。

(五)高端制造:内外双需双轮刺激下,制造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国内消费从 2020年开始不断复苏叠加海外对国内制造业依赖程度提升,制造业景气度持续回暖。展望2021年国内设备制造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制造业整体进入景气周期,持续看好自动化、激光、工程机械等方向。工控自动化领域,制造业景气的持续叠加新兴市场的扩张为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带来机会,看好减速机、集成环节以及电网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激光加工领域,超快+高功率将是行业的发展方向。伴随着技术的驱动以及成本的下行,激光加工的市场有望加速扩张。工程机械受政策面的推动有望延续至2022年,另一方面,RCEP的签订也有利于工程机械的出口。

新型军备列装、量产,军用设备迎来增长周期。一方面,国内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军费支出落后,“十四五”期间要提升经济发展中军费支出占比。另一方面,新型军备开始大幅列装,量产,将刺激产业链复苏。军工板块整体进入增长周期,持续关注产业链相关方向。现役军机质、量亟待升级,主机厂业务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发动机国产化趋势助力头部企业诞生。军机 “轻量化”及性能提升趋势带来上游原材料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1)高端制造:宏观经济不达预期;海外出口订单下降超预期; 新兴市场扩张不达预期; (2)军工:军备价格年降;新型武器列装情况不 及预期;军费投入不及预期;零部件外包情况不及预期。

四、行业关注 |新增非典型担保,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保证、抵押和质押是三种传统的担保方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三种担保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要。民法典新增了所有权保留、融资租赁、保理等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此次公布的《新担保司法解释》也配套了相应规则,为司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明确了解决方案。举例如下:

第六十三条确立了以法律、行政法规尚未规定可以担保的财产权利设立担保的合同并不一定归于无效的原则,同时规定对于此种财产权利担保需要依法进行登记才具有物权效力。

第六十一条明确了公路、桥梁、公园等收费权质押的物权效力及实现方式。即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收益权、提供服务或者劳务产生的债权以及其他将有的应收账款出质,当事人为应收账款设立特定账户,发生法定或者约定的质权实现事由时,质权人可就该特定账户内的款项优先受偿;特定账户内的款项不足以清偿债务或者未设立特定账户,质权人可请求折价或者拍卖、变卖项目收益权等将有的应收账款,并以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第六十八条明确了财产让与形式进行担保的优先受偿效力,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第一,若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与债权人约定将财产形式上转移至债权人名下,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有权对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所得价款偿还债务的,该约定有效,在当事人完成财产权利变动的公示后,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的,债权人可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第二,若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与债权人约定将财产形式上转移至债权人名下,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该约定无效,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不得请求对该财产享有所有权。但不影响当事人有关提供担保的意思表示的效力,即当事人已完成财产权利变动的公示,债权人可请求对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第三,若债务人与债权人约定将财产转移至债权人名下,在一定期间后再由债务人或者其指定的第三人以交易本金加上溢价款回购,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回购义务,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该约定无效。但当事人完成财产权利变动的公示,债权人可请求对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