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每周金融政策资讯2021.3.6

发布日期:2021-03-07     来源: 本站     点击次数: 915次

 

一、宏观政策

重提经济增速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二、货币动态

1.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

2.汇率

3.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税费大事儿

三、产业动态

(一)焦煤焦炭:焦炭受挫下跌,焦煤再度反涨

(二)钢材:唐山限产再度加码 钢材价格续创新高

(三)房地产

1.房子是“用来住的”的 地产调控逐年加强

2.万亿债务悬顶,地产行业挤泡沫政策将延续

3.若土地价格下行 头部房企投资机会显现

4.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5.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2021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6.分析与解读

(四)新能源

1.‘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将大幅增长

2. 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四、行业关注

(一)行业新闻

1.银保监会:始终把防范风险作为金融业的永恒主题

2.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开展融资租赁公、商业保理公司在沪分支机构排查清理工作的通知"

(二)关于供应链金融两会期间最早提出的建议

 

 

一、政策导读|重提经济增速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发布了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肯定了2020年的政府工作,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预判,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和2021年的主要目标,最后对2021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的解读如下:

第一,重提经济增速目标,将2021年GDP增速目标定位在6%以上。2020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事件,当时的两会推迟到20205月召开,并且没有提出具体的经济增速目标。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经济运行恢复正常以后,重提经济增速目标,是合理且恰当的。市场在去年年底对今经济增速的预期普遍在9%左右,今的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增速的目标定位在6%以上,预留了较大的回旋余地,基本上实现的难度不大。报告指出,“今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去年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复苏,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不是追求经济增速的高增长,而是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以及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

第二,宏观政策强调不急转弯。报告指出,“今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开始,政府多次表态宏观政策不会急转弯。一方面,是为了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在经济复苏尚且较为脆弱的阶段突然收紧流动性可能引发的风险;另一方面,去年特殊时期的政策在经济步入正轨后有序退出是大概率事件,预计今年下半年政策将会明显收紧,但收紧后若是引发信用风险上升,可能会适度调整政策力度。

第三,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具可持续性,扩大有效投资和支持乡村振兴将会是主要发力点。今年赤字率拟安排3.2%左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拟安排3.65万亿元,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财政政策更讲究针对性,并未提出减税降费的具体规模,更多的是强调政府要过紧日子、财政支出要偏向民生支出、财政资金要提高直达效率。今年的财政政策力度不及去年,但依然好于预期。考虑到国内消费的复苏仍然较为疲软,政府投资要承担一定的稳增长重担。

扩大有效投资和支持乡村振兴将会是主要发力点。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主要包括“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支持乡村振兴方面,主要包括“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基本与今年年初公布的中央1号文件相一致。

第四,稳健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强调防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防风险方面,主要是稳杠杆和稳汇率。“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考虑到去年较为宽松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稳定房价是控制杠杆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今年报告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主要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比如,延续已有的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等。

第五,稳就业依然是政府工作的重心所在。今年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00万人,比去年增加2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5%以内,比去年减少0.5个百分点。虽然今年的经济形势明显好转、就业目标高于去年,但今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高达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的稳就业工作思路主要是稳定现有岗位、积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以及对有困难的失业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帮扶。

第六,明确扩大消费的主要方向是扩大县乡消费、大宗消费和服务消费,鼓励新业态的消费模式以及提升消费能力。报告提到,“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运用好‘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消费能力主要增加居民收入、降低税费、改善消费环境,以促进居民的消费意愿。

第七,报告还提到了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升科创能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强污染和生态建设、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加强民生保障等工作,与十四五规划目标基本一致。

(本文作者介绍:中山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来源:新浪财经)

二、货币动态

(一)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

1.去年工作回顾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

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

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

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2.“十四五”主要目标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

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

3.今年主要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4.今年部分重点工作

财政: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

减税: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

降费: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

消费: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创新: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开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

环保: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

教育: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

医保: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

住房: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

文体: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港澳台: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二)汇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1年3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758元,1欧元对人民币7.8026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0471元。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税费大事儿

1.去年工作回顾: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

原文: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我们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立足国情实际,既及时果断又保持定力,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科学把握规模性政策的平衡点。注重用改革和创新办法,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并举,帮助受冲击最直接且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对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省级财政加大资金下沉力度,共同为市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及时补充财力。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对大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点对点”服务。经过艰苦努力,我们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宏观调控积累了新的经验,以合理代价取得较大成效。

2.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原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3.今年发展主要目标

1)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

原文: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需要再帮一把。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各地要把减税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

2)给予就业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

原文: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降低就业门槛,动态优化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运用就业专项补助等资金,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

3)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

原文:用改革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坚决整治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鼓励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推动各类中介机构公开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标准。要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严厉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得扰民渔利,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轻装前行。

4)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原文: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大预算公开力度,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落实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提升保险保障和服务功能。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5)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原文: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6)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原文: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统筹新兴产业布局。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7)优化调整进口税收政策

原文: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信贷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深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稳定加工贸易,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创新发展服务贸易。优化调整进口税收政策,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推动国际物流畅通,清理规范口岸收费,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8)扩大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

原文: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9)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

原文: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来源:人民日报)

三、产业动态

(一)焦煤焦炭:焦炭受挫下跌,焦煤再度反涨

1.焦炭方面唐山限产政策制定以后,钢厂也借机打压焦炭价格,虽然部分焦化企业报价坚挺,但整体市场看跌情绪愈加浓厚,第二轮提降的范围再一度扩大,累计降幅200元/吨。下游钢厂库存不断增加后控制到货及按需采购的情况较多。随着新产能的不断投入,供应量不断的增加,贸易商投机需求意愿不高,焦化企业库存不断的累积。港口方面,近期焦炭处于弱势之中,港口贸易商以观望出货为主,港口的库存处于相对低位。综合来看,焦化企业依然是高开工高利润,不断累库的状态。虽然近期限产政策等减少对焦炭的需求,但近期焦炭的供需缺口依然存在,而且3月份供暖结束以后有1000多万吨的焦化产能要淘汰。但近期因钢厂库存充足,外加限产与“碳达峰和碳中和”,未来投产预期增强、供需缺口弱化等因素使得近期焦炭走弱。短期内以观望为主。中长期需关注供暖季结束后去产能以及目前贴水情况,再择机左侧布局多单。  

2.焦煤方面:进入三月份以来,焦煤期货主力合约2105合约上涨,3月4日价格收于1524.5,相比前一日结算价上涨89.5个点,涨幅为6.24%。现货方面,近期因煤矿复产,下游需求较弱,因此煤矿库存处于高位,部分煤矿不得不进行减产来缓解压力。近期主焦煤趋稳后,贫煤与气煤出货压力依然较大,价格有再次下调的预期。进口煤方面,最新数据显示,3月2日甘其毛都通关528车,较前一日下降72车。乌不浪口金泉工业园区及五原地区要求洗煤厂全部停产一个月,该区域为蒙5#原煤最主要的洗选区域,停产预计将造成短期区域内外蒙煤供应紧张。短期内焦煤并未有积极利好的出现,虽两会期间煤矿安检严格,但因前期库存过高外加保供政策,因此对总体的供应量影响较为有限,短期内以观望为主,后期需关注焦化厂产能回升速度。 

 

关注及风险点:新增焦炉投产进度,疫情突发对开工的影响,煤炭进出口政策,粗钢压减及碳排放权政策的执行情况。

3. “碳中和”将是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维度的大级别确定性主题

碳达峰、碳中和无疑是今年两会的关注热点。广发证券研究指出,“碳中和”将是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维度的大级别确定性主题,建议关注供给侧、输配侧、需求侧“三侧”投资主线——第一档:光伏、新能源汽车;第二档:风电、储能、装配式建筑;第三档:特高压、生物降解塑料、能源互联。(来源:科创板日报)

分析与解读:煤炭价格过去了高峰期现在随着气温回升,供暖关停、钢铁行业检修、碳排放交易的试行等因素影响价格会趋于稳定。压缩煤矿数量,推进智能化、机械化煤矿,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碳中和、碳达峰的实施,煤炭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将会朝着大而强的方向发展。“碳中和”成为两会热点,在多个方面影响着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新能源占比在2021年会进一步提升。

(二)钢材:唐山限产再度加码 钢材价格续创新高

3月1日,唐山地区正式发布了“唐山市将实施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减排”的通知。减排的目的是:“退后十”。唐山钢铁行业作为全国环保措施,以及环保设备较为领先的地区,也是全国最早进行超低排放改造的地区,要想实现同比40%的减排,仅通过污染物回收来降低减排的幅度已经不大,40%的减排目标大超市场预期。整体来看,国内经济复苏以及下游需求启动利好预期带动钢材期现同涨,近期部分施工工地陆续开工,下游需求逐渐恢复,对无量上涨的钢材市场形成有效支撑。再加上外围经济复苏的刺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延续,叠加工信部粗钢压产政策,唐山市亦率先明确控制减排,这将对钢材价格形成支撑,同时五月份又是建筑用钢的传统旺季,也是年内钢厂利润的高地,因此钢材价格预计将持续上涨。

关注及风险点:复工复产启动时间、国内外疫情发展情况、压减政策落地情况、货币政策调控节奏等。

(三)房地产

1.房子是“用来住的”的 地产调控逐年加强

3月2日举办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房地产的问题应该说现在金融化、泡沫化倾向还比较强,但是去年投向房地产的贷款增速第一次降到了平均贷款增速之下,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我们相信,房地产的问题会逐步得到好转。”近年来国家及学界一直提倡房子是“用来住的”的方针,地产调控逐年加强。2020年房企出现较多的债务违约情况,这种现象是地产挤泡沫的一种反映,也是二级市场地产板块疲弱不振的重要原因。当三四月份房企偿债高峰到来以及伴随地产挤泡沫继续的动作,配合地产板块的估值,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投资机会。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2.万亿债务悬顶,地产行业挤泡沫政策将延续

今年仍处于房企偿债高峰期,房地产行业包括海外债券在内的债券偿还总规模已经从去年的7493.9亿元增至今年的10496.2亿元。从债务到期时间来看,3月和4月分别为境内外债务到期的高峰时段。由于房地产是高负债行业,以及“三道红线”政策的推行,很多中小房企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存在一定的债务违约风险。但大型房地产公司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经营状况较好,一般不会出现太大风险。房地产板块已经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整体债务风险可控,但局部债务风险释放必然发生。另外,未来地产政策会继续收紧。

3.若土地价格下行 头部房企投资机会显现

数据显示,2020年房企违约债务达222只,约是2019年的4倍,其中重点房企债券违约涉及金额接近170亿元。在行业层面:在限价政策和土地价格提升情况下,行业利润率近年整体承压。从结构来看,三四线城市项目由于政策相对宽松、土地竞争较低,利润率相较一二线略好。“三道红线”带来的融资端收紧未来大概率导致土地价格有所下行,需要密切关注土地溢价率和土地出让底价变化,仍有强大拿地能力的企业的投资机会可能随之显现。在公司层面:房企在销售、拿地、融资方面都有所分化。头部房企市占率持续提升,销售金额同比增速来看,top11-20房企增速更高。

4.银保监会: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还比较强,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这很危险,必须既积极又稳妥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来源:银保监)

5.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2021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2021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等事项。会议研究本市2021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时指出,要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严格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减量要求,鼓励和引导存量建设用地利用,统筹做好各领域用地供应工作。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合理增加居住用地供应,加大向租赁住房倾斜力度,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来源:北京日报)

分析与解读国家对房地产持续性收紧,各地也在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下出台限制房地产政策。“一城一策”很有可能在明年实现,但总体来说,对房地产的管控可能会越来越严格。“十四五规划”中的“房住不炒”、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房地产泡沫、政策租赁住房的倾斜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未来几年内房地产的萎靡。

(四)新能源

1.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将大幅增长

山东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风电、光伏、氢能、先进核能是清洁能源的主要增长极,清洁能源消纳、低成本高可靠可再生能源技术是重点发展方向,储能技术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途径,“而新兴能源技术替代传统能源技术、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将成为全省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加速催生能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据悉,未来山东能源行业将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重大技术装备研发、重大示范工程和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力度,补短板、强弱项,强技术、固优势,持续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来源:山东省能源局)

2. 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能源规划坚持能源发展清洁低碳战略方向,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系统研究解决能源区域平衡发展问题。目前,包含1项综合能源规划,电力、煤炭、油气、可再生能源等7项分领域能源规划和两项区域发展的“十四五”能源规划已形成规划文本稿,部分规划已书面征求地方能源主管部门、能源企业意见。

2021年,国家能源局将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有关工作部署,推动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大对中西部脱贫地区农网资金倾斜力度,不断缩小城乡供电水平差距。将深入研究农村分布式能源接入需求,支持水电、光伏、风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等项目建设,科学开展各项试点示范,促进乡村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将持续发挥光伏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规范电站运维管理、资产管理、补贴拨付,确保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来源:国家能源局)

四、行业关注

(一)行业新闻

1.银保监会:始终把防范风险作为金融业的永恒主题,毫不松懈地监控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法治,完善长效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来源:银保监会)

2.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开展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在沪分支机构排查清理工作的通知",本次排查清理的主要对象为本市及异地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在本市各区辖区内注册、且处于存续状态的分公司。此次排查时间自通知下发之日起至2021年3月12日,分支机构自查、行业管理部门核查同步开展。(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来源: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二)关于供应链金融两会期间最早提出的建议

两会最早的供应链金融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农发行原董事长解学智:发展供应链金融,促进乡村产业体系建设,提出5个建议解决4个难题。解学智认为,对于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困境,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重点在构建现代的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基础在农业经营主体(含企业、合作社、农户等)。

解学智指出,由于三农的弱质性,农业经营主体呈现散、小、弱的特征,其经营普遍存在“四难”问题。

一是融资难。由于实力相对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抵质押物缺乏,农业经营主体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充足的低成本资金。

二是销售难。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农产品地域分布复杂,偏远地区物流不便,再加上农民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不高,农产品销售难的现象时常发生。

三是控制成本难。农业经营主体以分散式经营为主,设施设备简陋,缺乏标准化管理,产量提升受到制约,流通等成本居高不下。

四是防控风险难。农业生产周期长,市场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协同,加之投机行为的存在,容易导致农业经营主体不能科学确定预期,最终成为市场博弈的受害者。

对于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困境,解学智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打破传统形式,构建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信贷服务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通过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快速响应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还可以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以资金为溶剂和粘合剂,将上下游经营主体紧密联结在一起,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统一规范产业链生产和管理标准,激发产业要素活力,实现“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小企业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从而解决乡村经营主体融资难、销售难、控制成本难和防控风险难等问题,进一步丰富乡村业态,提升乡村产业链价值,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解学智进一步表示,当前,供应链金融已取得较大的发展,国务院和相关部委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未突出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推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解学智建议:

一是强化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强化金融机构与市场主体间的有效合作。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有效合力,推动形成多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补偿机制的合作模式。

二是制定行业标准。在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同时,要针对目前供应链金融平台各自为战、标准不一等问题,明确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打破不同供应链金融平台壁垒。

三是强化产品创新。鼓励各金融机构针对农业的特殊情况,着眼于生产、收购、运输、存储、交易全产业链,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模式,创新各类供应链金融产品。

四是强化配套建设。加快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功能,建立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探索建立统一的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强化科技支撑,有效整合金融机构系统、核心企业内部系统、工商、税务、司法、征信系统等数据。

五是强化风险防控。一定要坚持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实行穿透式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针对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要因企施策、精准施策。(来源:深圳供应链 中国网财经3月3日讯(记者 曾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