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每周金融政策资讯2021.5.28

发布日期:2021-05-29     来源: 本站     点击次数: 1091次

 

一、宏观经济

1.企业盈利持续改善,但需关注成本上升问题

2.新一轮“两高”项目整顿风暴来临

3.时政新闻

二、货币政策

1.央行发出警告:对赌汇率,久赌必输

2.高善文: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趋势及政策应对

3.房地产供应链“非标”融资被封堵

三、产业动态

(一)煤炭板块

1.煤炭价格

2.内蒙古准格尔旗:推动煤炭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3.1-4月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营收7602.9亿元

4.煤炭运销协会倡议做好无烟煤保供稳价:按需增产 不哄抬价格

(二)制造板块

1.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2.原料价格创出新高,下游加工制造企业利润压缩

四、行业关注

1.央行启动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

2.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

3.天津市金融局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融资租赁公司“黑名单”制度》的通知

 

一、宏观经济

1.企业盈利持续改善,但需关注成本上升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 1.06 倍,比 2019 年 1-4 月份增长 49.6%,两年平均增长 22.3%;4 月当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 57%, 两年平均增长 22.6%,比 3 月份加快 10.7 个百分点。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工业企业盈利保持较快增长,但盈利改善的不平衡性突出。伴随内需恢复、 外需旺盛、产品价格回升,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较快增长, 大部分行业利润都有所改善。其中制造业利润改善最为突出,前 4 个月其利润同比增 长 1.14 倍,两年平均增长 25.1%,两年平均增速高于采矿业(14.7%)和电力、热力、 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8%)。同时,经济恢复的不平衡也带来不同行业利润改善 的不平衡。从不同细分行业盈利看,由于消费仍处于修复过程中,未恢复至疫情前正常 水平,部分消费品工业行业盈利改善相对较慢。比如,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 等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行业两年平均增速仍然为负。

第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对中下游行业影响逐步显现。今年以来在国际大 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环保政策趋严等影响下,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这对中下游行业 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从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看,4 月末采矿业该成本累计为 68.88 元,较上年末降低 5.2 元,也较上月降低 0.35 元。而制造业该成本为 83.69 元,较上 年末仅降低 0.28 元,较上月上升 0.16 元。石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学加工等原 材料相关行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总体较上年末下降,而偏中游的设备类制造 业、下游部分消费品行业成本有所上升。需求回升拉动利润上升,成本上升拉低利润增 长,上游原材料成本上升对中下游行业的影响取决于这两股力量的对比,中游行业的需求相对旺盛,成本上升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看到装备制造、高技术类制造业盈利仍 然保持较快增长,前 4 个月两年平均增长分别为 23.2%、38.9%。下游消费品行业需求 恢复较慢,成本上升的影响则相对较大。

第三,工业企业盈利将保持较快增长,政策需关注企业成本上升问题。未来,在内 需持续改善、外需保持较强韧性、部分减负稳岗政策延期等背景下,工业企业盈利仍将 保持较快增长。同时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重点需要关注成本上升问题。一是大宗 商品价格短期内仍有上涨压力,需要做好市场监测,加强相关商品的供需调节,打击恶 意炒作等行为,保持物价的总体稳定。二是“碳达峰碳中和”和经济绿色转型目标下, 严控传统产能等政策叠加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相关行业将受到较大影响,需要做好 应对预案。三是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较大,5 月 26 日已突破 6.4,需关注汇率升 值对相关出口企业、行业的影响。 (点评人: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梁婧)

2.新一轮“两高”项目整顿风暴来临

中国对“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斗争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早在 2003 年,经济开始过热,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扩张,于是中央开始采取措施,要求停建或缓解一些项目。到了 2007 年,经济又一轮过热,电力、钢铁、有色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在当年一季度增速达到 20.6%,比规上工业快 2.3 个百分点,于是新一轮遏制和整顿又轰轰烈烈地来临,发改委组织全国专项大检查。 到了 2013 年,四万亿刺激之后的上游行业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这些行业与十年 前的有许多重复,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

这轮行动直到 2015 年底出台“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顶层设计,并在 2016 年开始启动更大规模的行动才刹住车。但是,最近以来,新一轮对“两高”项目的整顿又在轰轰烈烈地启动,而且层级和力度不一定比以往更低。最高层的表态来自 4 月最后一天集体学习上的讲话。讲话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表述: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坚决拿下来。

在这个表述之前,各类文件、各系统的行动、各地的部署已经在密集开展。比如,当天,发改委环资司也召集各地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全面梳理排查在建项目,科学稳妥推进拟建项目,深入挖掘存量项目节能潜力, 确保完成能耗双控目标,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而在这之前两天,辽宁省召开省委扩大会议,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问题,而是重大政治问题,检验的是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否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发改委环资司和辽宁的表述,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上升到这个层面,执行一般会大幅加码。】

辽宁各地市县也已经行动起来了。据媒体报道,当天辽宁本溪南芬区就开始调整十四五项目目录:在“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库中删减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近 30 个,调整补入了绿色生态项目及能耗替代项目 15 个。

为什么辽宁会这么重视?一个直接原因是 4 月 28 日,环保部网站发布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组的通报,对辽宁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辽宁省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绿色低碳发展认识还不够到位,对“两高”项目管控不力,有的地方政府甚至违规推动“两高”项目建设。而且,辽宁的问题还不仅仅在于这次督查被发现。今年初,发改委发布的 1 号公告,公布了全国各省区市 2019 年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结果时,内蒙未完成等级,排在倒数第一,被通报批评。而辽宁为“基本完成等级”,排倒数第二。

先后两大部委点名,显然辽宁的压力有点大,但这些行动,显然不只是辽宁,而是全国性的。比如,在 4 月初,广西发改委就发布了一个文件,文件名为《关于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建设的通知》。广西的问题针对是十四五的问题,测算了十四五的项目,安排了太多“两高”项目,未来排放肯定会超标,所以未雨绸缪地采取措施。从全国各地召开的会议可以看出,中央两办已经下发了一个文件《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通知》。比如 4 月29 日,内蒙东乌旗召开常委会学习这个文件,4 月 30 日辽宁铁岭市也传达学习了这个文件,还有许多不同省份不同层级都在学习。而环保部在 4 月中旬已经发布了《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可以说,整顿的风暴已经来临,而且与过去历次对“两高”行业的整顿不一样,这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行动,而是试图建立长期的规范。

整顿风暴其实在去年下半年已在酝酿,只是现在政策的力度还在不断加大。矛盾去年底在一些地区就爆发过,浙江的限电就一度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其实浙江并不缺电,当时要求工厂错峰生产、机关单位减少开空调,主要就是为了完成去年底的“双控”(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目标。这也是这一轮整顿“两高”行业与过去不一样的地方。2013 年遏制的主要也是“两高”行业,但是出发点是产能过剩,投资项目上得太多了,经济供需失衡,针对是产能过剩行业。2003 年、2007 年那两轮也大致如此,主要出发点是宏观经济平衡的需要,都出现了经济过热。但这次不一样,如果没有海外大宗商品价格带动的影响,国内的经济过热并不明显。这轮是一个新逻辑,主要是从低碳环保的逻辑出发采取的行动。

3.时政新闻

1)王信:供应链金融应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应重点围绕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推动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公示,建立信用约束机制、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等方面,推动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有效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

2)中行行长刘金:建议银行退出煤炭企业融资与转型金融同步进行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建议,银行退出煤炭企业的融资要和转型金融同步进行。他表示,若退的太快,煤炭企业和贷款银行都会蒙受损失,所谓的可持续金融也就无从谈起。

3)国内颁发首批无人配送车上路资质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颁发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上路资质,并发布无人配送车管理政策。京东物流、美团、新石器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无人配送上路资质的3家企业,率先实现无人配送车“持证上岗”。

4)中国银保监会发布2021年规章立法工作计划

中国银保监会公布2021年规章立法工作计划,包括制定《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修订《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

二、货币政策

1. 人民币汇率挺进6.3时代,央行发出警告:对赌汇率,久赌必输!

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创下三年新高,金融监管部门再度重磅发声。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时发布消息称,5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召开,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CFXC)主任委员、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出席并讲话。从新闻稿看,会议就当前外汇形势、现有汇率形成机制、市场主体如何积极适应汇率双向波动等市场关注的问题,释放了重磅信号。

上述会议发出警告,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企业要聚焦主业,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避免偏离风险中性的“炒汇”行为,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这是5天内央行第二次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市场释放信号。5月23日,央行官网发布了刘国强就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答记者问。

“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

从表述看,监管部门提醒市场主体,要避免被汇率预测结论误导,“双向波动是常态”。数据显示,今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升值了2.4%,5月27日最高升破6.38关口;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1.87%;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9%,最高升破6.37关口,均创下3年新高。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目前,我国外汇市场自主平衡,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汇率预期平稳。”在5月23日的答记者问中,刘国强谈及当前汇率形势时如是说。

现有汇率形成机制应当长期坚持。与5月23日的表态一样,监管部门在5月27日的会议上,再度重申了现有的汇率制度。

上述会议指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应当长期坚持。而刘国强在5月23日则表态称,央行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都是适合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

华创证券首席分析师张瑜在最新研报中总结了央行对汇率的态度:不预设点位,交由市场决定,按照机制自主定价,弹性加大,存在过度交易惯性的时候会做适度预期指引。(投实)

2.高善文: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趋势及政策应对

谈从炎博士和徐小庆先生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翔实的研究,富有启发性。

谈博士全面评估了过去20多年来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趋势,提取出此轮价格上涨中诸多关键性特征,并就下游行业盈利和未来PPI所受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政策应对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建议。在对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原因的分析上,谈博士重点强调了市场对供应收紧的忧虑和预期,这毫无疑问是近来市场讨论的重点之一。

小庆的观点则一如既往的犀利,他从需求层面着重分析美国居民部门加杠杆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对商品价格的未来走向做出了明确预判,强烈地认为商品价格的峰值已经出现或至少为时不远,认为商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已经步入尾声。这些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的商品市场动态和预判未来走向而言,都毫无疑问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可以从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两方面来考虑。短期因素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疫情期间居民部门消费倾向明显下降的同时,货物消费对服务消费出现了非常大的替代;二是疫情对商品供应能力的抑制,和供应链的扰动在边际上助推了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具体而言,一方面,在疫情特别严重的2020年二、三季度之间,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的居民部门消费都同时出现了两个现象:一是总体消费倾向出现明显下降;二是消费支出的构成中,货物消费对服务消费存在非常大的替代,二者之间出现了非常大的缺口。这一缺口普遍出现在中国、美国、日本乃至欧洲大陆的数据当中,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现象,也是人类在面临疫情困扰时的一种自然的经济反应。

与上述国家相比,美国的区别只在于,它通过强有力的财政补贴使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相对于疫情之前不跌反升。尽管如此,美国居民部门消费倾向同样也在下降。而在货物消费对服务消费的替代方面,这些国家的机制并无差异。

正因如此,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在2020年4季度时工业生产便已经恢复到了较高的水平,全球工业生产事实上超过了疫情之前的水平。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工业生产的恢复带来了对一般生产资料的需求,从而在需求端造成了商品价格的上涨。

另一方面,疫情对于诸如原油市场、集装箱市场和铜的开采冶炼运输等均造成了明显的冲击,对其供应能力也产生了抑制作用。这些抑制在一些领域比在另一些领域更明显,例如美国页岩油行业的供应能力和投资均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了石油市场的供求平衡。这些供给因素在边际上助推了包括普通商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在内的价格的普遍上涨。

如前所述,2020年年底全球工业生产总量便已经恢复,但工业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的弹性应对方面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这自然而然地带来普通商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

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和疫情的逐步控制,服务消费总体还是会重新替代货物消费,这意味着耐用品的消费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减速;同时供应链在做出快速响应,供应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将在短期内得到修复。

这都意味着,当前面临的广泛的价格压力中,有一部分是短期的和临时性的,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具体多长时间之后这种压力会消退。从交易的角度来看,商品价格高点或许已经过去,或者很快就会过去。

从长期来看,主要是供应层面的因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长期的商品价格走低导致投资低迷,供应端整体收缩。从价格来观察时不难发现,从2011年商品价格的顶峰到疫情期间的底部,商品市场总体上经历了十年的熊市,这期间商品价格跌幅十分大。十年熊市最重要的影响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商品的开采冶炼等领域,投资不断下降,并且边际上的厂商在不断退出。尤其是2015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加剧了这些领域的过剩产能退出及边际厂商退出。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的收缩和投资的下降。因此,未来的供应增长可能会出现较大的问题。

二是边际厂商的退出改变了商品市场的供应结构,使得寡头垄断格局形成或者得到显著加强。2020年的疫情则加剧了这种现象,整个商品市场变成了一个高度寡头垄断的市场。

三是长期的价格下降导致供需双方和贸易商总体上不断削减存货,疫情冲击还引发了一次存货的集中出清,这导致在需求恢复时存货缓冲严重不足。同时,资金成本的大幅降低又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一般而言,商家持有存货的机会成本主要是资金成本,疫情期间货币政策带来的异常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使商家可以接近零利率获取资金,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幅下降的资金成本将促使商家持有更多的存货,这将推动价格上升。而价格上升又将提升存货持有意愿,由此形成循环,导致价格快速上升。

第二,碳减排的全球浪潮改变了许多商品的长期供求格局,储能、电动车、太阳能板,风能等技术变革对一些基础商品的长期需求形成支撑,也影响着市场的预期;中国对部分高排放行业的强制性减产,限制了供给,也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总体上看,与中国因素联系紧密的商品,其疫情以来的累计涨幅更大,需求恢复之外,限产等政策的影响也值得注意。

这轮商品价格的上升对CPI能够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微弱且十分有限的。

一部分原因是中国消费较弱,且猪肉处于下行周期当中;另一部分原因是,虽然商品价格会通过成本影响到建筑、建材、家具、装修乃至家用电器等领域,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些领域价格黏性大,价格波动小,商品成本占比低,因此CPI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从历史数据来观察,从1980年代至2013年期间,PPI的上升总会迅速传导为CPI大幅上升。

从现象上看,这是因为PPI的上升大幅推动了食品包括猪肉价格的上升;但是PPI的上升推动食品和猪肉价格的上升,并不是因为成本上升,毕竟养猪成本和种地成本并没有因为PPI上升而有那么大的变化。

从历史数据来看,存在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由于PPI的上升在农户生产部门触发了强烈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预期推动了存货的重建行为,这一重建推动了食品价格快速上升,进而构成从PPI到CPI的传导,这在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反复发生作用的传导机制。

但是2015年之后,这一机制似乎断裂了。2015至2017这几年间,PPI快速上涨过程之中,CPI的反应很弱,猪肉价格和食品价格的反应也是很弱的。

对于这种传导机制的失效,一个猜测性的解释是:2013年之后,我国的食品生产变为工业部门,尽管农民还是在种地,但种地的行为更像是一个企业而非传统的小农经营,肉猪养殖同样也变为企业化的养殖形式而非散养,也就是说,中国农业部门基本被工业化,导致上述的传导机制失效。不过这一解释并未得到证实。(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3.房地产供应链“非标”融资被封堵

5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在“房住不炒”政策下,基金业协会近期叫停基金子公司备案房地产供应链类产品,主要是购房尾款资产。

记者了解到,供应链资产证券化分为标准化产品和非标产品。在非标产品中,往往需要一个通道方去成立资管计划受让保理资产,然后再由投资人(主要是银行理财)去认购,设立资管计划的通道方可以是信托、券商资管或者基金子公司,而如果由基金子公司设立,需要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三位证券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基金子公司等资管计划作为通道的“非标”融资形式此前一直存在。但是昨日基金业协会窗口指导机构,要求暂停此类产品备案。

目前,基金子公司已被要求暂停房地产类供应链产品备案。有券商资管人士表示,与基金子公司监管要求基本一致,券商资管有较大概率会被同样要求暂停房地产类供应链产品备案。21世纪经济报道)

三、产业动态

(一)煤炭资讯

1.煤炭价格

商务部:上周煤炭价格小幅上涨。据商务部监测,上周(5月17日至23日),煤炭价格小幅上涨,其中炼焦煤、动力煤、二号无烟块煤价格分别为每吨817元、675元和965元,分别上涨1.6%、1.5%和0.6%。

2.内蒙古准格尔旗:推动煤炭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煤炭资源丰富,全旗探明煤炭储量500余亿吨。近年来,准格尔旗积极引进新能源与新材料项目,引导智慧矿山建设,推动传统采煤及化工产业向科技化、智能化发展,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来源:新浪网)

3.1-4月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营收7602.9亿元。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1-4月份,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营业务收入7602.9亿元,同比增长26.4%;实现利润总额1140.3亿元,同比增长91.5%。

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采矿业营业务收入14498.7亿元,同比增长26.0%。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营业务收入7602.9亿元,同比增长26.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2686.5亿元,同比增长17.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为1678.4亿元,同比增长56.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为874.3亿元,同比增长27.6%;非金属采选业为1150.4亿元,同比下降27.5%;其他采矿业为4.2亿元,同比增长31.3%。

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171.3亿元,同比增长1.03倍。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1140.3亿元,同比增长91.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总额581.6亿元,同比增长119.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总额217.0亿元,同比增长194.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总额139.4亿元,同比增长100.6%;非金属采选业实现利润总额99.3亿元,同比增长32.0%。

1-4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营业成本5106.2亿元,同比增长18.4%。采矿业营业成本9986.5亿元,同比增长17.7%。

此外,1-4月份,我国石油、煤炭及其他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6508.6亿元,同比增长25.1%;营业成本13247.0亿元,同比增长12.0%;利润总额1187.6亿元。该行业上年同期亏损470.7亿元。(来源:新浪网)

4.煤炭运销协会倡议做好无烟煤保供稳价:按需增产 不哄抬价格。e公司讯,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无烟煤专业委员会5月25日发布倡议书,倡议做好无烟煤保供稳价工作。无烟煤企业要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积极挖潜,按需增产,保障无烟煤有效供应,特别是要保障“迎峰度夏”期间无烟电煤供应平稳有序;要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稳定市场的带头作用,积极落实长协合同机制,不囤积居奇,不哄抬价格,促进无烟煤市场平稳运行,共同维护行业正常市场秩序。(来源:新浪网)

(二)制造板块

1.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贯彻落实“制造强市”战略 济宁市出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近日,济宁出台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这是继济宁市2020年印发《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开放创新发展的意见》(济发〔2020〕16号)以来,出台的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政策,对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市”战略有着重要意义。《政策措施》于5月16日正式印发全市并实施。

据了解,《政策措施》共分4个部分16条措施,从企业主体培育、技术改造、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奖补。第一部分是加快企业主体培育提升,共5条措施,主要包括实施企业攀登工程、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总额奖补、鼓励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创建、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等;第二部分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共4条措施,主要包括实施重大技改项目贷款贴息,鼓励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和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发挥工业技改投资基金作用等;第三部分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共4条措施,主要包括鼓励企业建设研发平台、支持企业创新项目建设、鼓励产品创新、支持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第四部分是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共3条措施,主要包括支持企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鼓励企业上云等。(来源:新浪网)

2.原料价格创出新高,下游加工制造企业利润压缩。

近段时间,部分大宗原材料价格迭创新高,其中有色金属中铜、铝表现尤为强势,伦铜在本周一创下历史新高,沪铝期货也刷新近13年新高。尽管随后有所调整,但在市场专家看来,短期内价格难言见顶,铝价上行动能较铜更强。

平安期货研究院院长王思然告诉记者,从国内看,4月末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经济复苏不均衡、不稳固,并没有释放出对经济过热的担忧,使得市场形成政策更慢、更温和收紧的预期。从国际看,4月召开的美联储会议维持偏鸽派的政策基调,要看到经济实质性改善才会考虑“退出”,市场预计这个时点至少要到三季度。同时,上周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明显弱于预期,引发美元下跌,也浇灭了市场紧缩预期的“火苗”。

“可以看到,全球通胀交易升温,美国十年期损益平衡通胀已达到2.5%的近20年高位。美联储不断坚定宽松立场,而上周非农数据爆冷大幅不及预期再次削弱了市场对提前收紧政策的担忧。在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全球需求复苏弹性大于供给的预期令有色金属表现强势。”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刘冬博说。

王思然介绍,目前南美铜矿实际恢复速度不及预期,中国铜矿港口库存持续下行,供应端偏紧的格局暂未缓解。需求方面,目前海外市场处于从疫情中修复的上行阶段,制造业景气的不断提高对铜价形成提振,同时国内需求在旺季推动下也逐渐转暖,虽然高价格对消费抑制很大,但刚需下消费也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回升。(来源:新浪网)

 

四、行业关注

1.央行启动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甘肃、新疆组织商业银行、清算机构、非银行支付等开展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

据悉,试点旨在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隐私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推进金融数据高效治理、安全共享,实现跨层级、跨机构、跨行业数据融合应用,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着力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和惠民利企能力。(来源:商业保理资讯)

2.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

5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会议提出:研究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减轻企业占款压力。

会议指出,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我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近些年通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特别是去年实施一系列普惠性纾困政策,有力促进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截至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总数超过44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9500万户,成为我国就业主力军。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仍面临困难,要继续有针对性加强支持。(来源: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

3.天津市金融局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融资租赁公司“黑名单”制度》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根据市诚信办关于做好我市失信约束措施清理规范工作部署要求,我们对市金融局印发的失信约束措施开展清理工作。经研究,对《融资租赁公司“黑名单”制度》(津金监局〔2019〕15号)宣布废止。(来源: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