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每周金融政策资讯2021.6.18

发布日期:2021-06-18     来源: 本站     点击次数: 1181次

 

一、 宏观经济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6月份新闻发布会 介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

1.关于重点改革进展情况
2.关于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行为管理

3.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快,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造成较大影响

4.目前我国节水空间多大,在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方面进展如何

(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的通知

(三)时政新闻

1.神舟十二号升空 3名航天员顺利进舱

2.国家发展改革委:视市场变化适时多批次投放铜、铝、锌等国家储备

3.国家卫健委:确定17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

二、货币政策

1.6月MLF等额平价续作,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立场

2.美联储突然提高两大利率,俩巨头意外预警

3. 三季度地方债或迎发行高峰,对基建投资形成支撑

三、产业动态

(一)煤炭

1.煤炭价格

2.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十四五”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控制政策研究

3.安全检查力度加大引发部分企业停产,煤炭供给再度收紧

(二)清洁能源

1.能源发展:迈向清洁低碳 彰显大国担当

2.山东首单碳中和债券成功发行

3.碳中和成全球气候治理“新入场券”

四、行业关注

1. 国务院关于2020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数据安全法》下保理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注意事项

3.实际展业中应当更规范数据活动的合法合法性

一、宏观经济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6月份新闻发布会 介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

6月17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6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出席发布会。

1.关于重点改革进展情况

一是牵头推进6项重要基础性改革文件。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安排,研究制定涉及铁路、电力、行业协会商会、世界一流企业、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文件。目前6项改革文件正在征求意见。

二是深入实施一批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实施深圳、上海浦东综合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先后推出4批208户混改试点。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组织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

三是持续推进一批重点领域改革。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盐业体制改革,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深化铁路行业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培训疗养机构脱钩改革和转型养老,促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健康发展。

2.关于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行为管理

为促进国内价格指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基础上,近日制定出台了《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行为管理办法(试行)》,今天这个《办法》在我委门户网站和微信微博等平台公布,将于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办法》遵循规范行为、优化服务的原则,围绕价格指数编制、发布和信息披露、运行维护、评估、转让和终止等各种行为,提出了系统规范要求。其中,明确规定价格指数行为主体应独立于价格指数所反映的商品和服务市场的直接利益相关方,要充分披露价格指数行为主体的基本情况、指数编制方案、指数最新值的简要计算基础和过程、自我评估结果,编制方案应包括价格信息采集点的选择标准、使用主观判断的条件及优先级等。同时,强调价格主管部门可对价格指数行为开展合规性审查,对不合规行为采取惩戒措施。

《办法》的出台,有利于促进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重要商品和服务市场价格的合理形成,推动我国价格指数市场健康发展。

3. 前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快,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造成较大影响。

近几个月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涨幅明显偏离供需基本面,超出了恢复性上涨的合理范围。对这种现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加强供需双向调节,比如,落实提高部分钢铁产品出口关税等政策,督促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增产增供,抑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开展钢铁去产能“回头看”检查等。

二是开展大宗商品市场监管,联合调研市场交易情况,约谈重点行业企业及协会,调查核实涉嫌操纵市场、哄抬价格问题有关线索,督促有关市场主体守法合规经营,近日还会同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建立了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定期会商机制。

三是纾解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帮扶政策落实力度。

通过一系列举措,从目前情况看,市场投机炒作开始降温,部分大宗商品,比如铁矿石、钢材、铜等商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回落。

为切实保障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近日,我委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印发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并召开视频会议对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一系列组合拳,既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又直面突出问题解决,有利于大宗商品保供稳价,防止价格上涨对民生领域带来影响。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特别是要密切监测市场和价格变化,多渠道开源节流促进供需保持动态平衡,加大期现货市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同时,着力抓好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政策的组织落实,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提升价格调控能力和水平,保障民生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公告称,即将组织投放铜、铝、锌国家储备。此次投放面向中下游加工制造企业,实行公开竞价,在参与条件方面尽可能向中小企业倾斜。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还将会同有关方面,视市场变化,适时开展多批次投放,及时增加市场供应,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促进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4.目前我国节水空间多大,在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方面进展如何?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到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调研考察,再次强调了“三先三后”原则,即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国年缺水约500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短板。与此同时,我国用水结构不够不合理,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效率还不高,节水潜力还有较大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节水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2019年,经中央深改委同意,我委联合水利部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出六大重点行动和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两方面举措,确定了29项具体任务,目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从2012年到2020年,全国城市节水量达到453亿立方米,相当于5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年调水量。有测算表明,从现在起到2035年,通过在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等方面加大节水力度,全国节水潜力可以达到600亿立方米。当然,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作出努力。

污水资源化利用是落实新时期治水方针的具体举措。今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我委会同九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点领域和实施的重点工程。今年5月,在陕西西安组织召开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就抓紧落实《指导意见》作出部署。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把节水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将水资源刚性约束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持续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印发《“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综合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也希望媒体朋友能够加大这方面宣传力度,推动每个人都进一步提升节水意识、节水观念,节约每一滴水。谢谢。

(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  为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文)等文件精神,优化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绿色金融评价实施细则并做好评价工作,积极探索拓展评价结果应用,着力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绩效。  本通知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通知》(银发〔2018〕180号)同时废止。  执行过程中如遇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反馈。

(三)时政新闻

1.神舟十二号升空 3名航天员顺利进舱

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并于当日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随后,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国家发展改革委:视市场变化适时多批次投放铜、铝、锌等国家储备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近日发布公告称,将于近期分批投放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此次投放面向中下游加工制造企业,实行公开竞价,在参与条件方面尽可能向中小企业倾斜。今后一段时间,还将视市场变化,适时开展多批次投放,及时增加市场供应,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促进大宗商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3.国家卫健委:确定17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

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确定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城市的通知。决定将天津市等17个城市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城市,天津市北辰区不再单独作为示范地方。

二、货币政策

1.6月MLF等额平价续作,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立场

2021年6月15日,央行宣布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00亿元,中标利率为2.95%,与5月持平,连续15个月保持不变。本月15日MLF到期规模2000亿,由此6月MLF操作为等额续作。

近期,央行每日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始终保持在2.20%。这意味着短期政策利率持续处于稳定状态。由于在利率走廊中短期政策利率和中期政策利率之间存在较为固定的联动关系,这实际上已预示6月MLF利率(中期政策利率)不会发生变化。

受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盘升,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走低推动,5月国内PPI同比大幅上冲至9.0%,涨幅较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超过了前两轮PPI上行周期的最高点,创下2008年10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包括美国在内多个大型经济体物价读数也在快速冲高。货币政策以保持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近期通胀风险对货币政策走向的潜在影响引发广泛关注。

不过就我国而言,当前物价走势分化特征明显,即PPI冲高主要由上游国际大宗商品及国内钢、煤涨价拉动,5月下游生活资料PPI同比涨幅仅为0.5%,当月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CPI同比涨幅仍处于1.3%的偏低水平。这意味着伴随着PPI上涨向CPI传导受阻,国内全面通胀压力并不明显。

由此,在通胀结构分化加剧,下游小微企业修复阻力较大的背景下,宏观政策并未采取包括政策性加息在内的全面收紧措施,而是一方面及时加大保供稳价、打击投机力度,缩短PPI高增周期,防止通胀预期向消费品市场扩散,另一方面通过强化金融定向扶持、财政减税降费等手段,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精准滴灌。这是6月MLF操作利率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背景。

展望未来,物价走势仍是影响货币政策取向、乃至政策利率变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央行在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认为,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在今年二、三季度阶段性推高我国 PPI 涨幅”。也就是说,当前监管层判断近期PPI高涨不具有可持续性。回顾近十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可以看到明显的“上有顶、下有底”的宽幅波动特征。背后是国际大宗商品供需皆有弹性,缺乏价格持续上涨和下跌的基础,而多表现为均值回归特性。本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本质上是全球疫情带来的短期剧烈冲击的一部分。下半年伴随国际大宗商品生产国供给能力恢复,特别是我国经济增长拉动力从投资向消费回归,工业品需求增长势头减弱,PPI增速有望高位回落。加之未来一段时间CPI涨幅仍将运行在3.0%以内的温和水平,短期内MLF利率因物价因素而上调的可能性不大。

进入6月,尽管市场短端利率整体上有所上升,但中长端利率延续小幅下行势头。其中,6月11日SHIBOR3个月期降至2.43%,商业银行1年期同业存单(AAA级)到期收益率降至2.86%,低于MLF操作利率水平。背后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截至目前,6月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扩张幅度仍然较为有限,对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的“抽水”效应还不明显;二是近几个月银行信贷投放整体上有所减速,也降低了银行中长期流动性需求。

在市场中长期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6月MLF操作选择等量续作,与当前的市场状况比较符合。同时,考虑到6月下半月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可能进一步放量,届时市场中长端流动性存在收紧可能,6月MLF实施缩量操作的条件也不充分。本质上讲,6月MLF保持等量续作,体现了在经济较快修复、PPI高读数背景下,央行坚持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立场,旨在稳定市场预期,在促进经济修复与防范各类风险之间达成综合平衡。

1年期MLF操作利率是1年期LPR报价的参考基础。自2019年9月以来,二者一直保持同步调整,点差固定在90个基点。因此,6月MLF利率不动,意味着当月LPR报价基础未发生变化。另外,近期货币市场利率整体上较为稳定,监管层正在通过优化存款利率监管缓解银行存款成本上行压力。由此,尽管最新数据显示银行净息差略有收窄,但从边际资金成本变化角度看,报价行恐缺乏调整6月LPR报价加点的动力,本月21日公布的1年期LPR报价将大概率保持不变。

 

 

2.美联储突然提高两大利率,俩巨头意外预警

北京时间6月17日凌晨,美联储发布声明,将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从0.1%调整至0.15%;同时将隔夜逆回购利率由0%调整至0.05%。美元指数大幅飙升到91以上,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狂涨5.44%,来到1.581%。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开始杀跌,A50期指亦加大了跌幅。周三,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跌,道指跌0.77%,标普500指数跌0.54%,纳指跌0.24%,三大股指盘中一度跌超1%。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直认为通胀风险只是暂时的美联储有了明显的变化,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通货膨胀风险比我们想象的要高,2023年的通胀水平可能会更高。这一预警被市场解读为,2023年美联储加息概率大幅上升。美国财政部长也表达了对通胀的担扰。

分析认为,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上调实际上是为了缓解与金融系统现金海啸相关的曲线前端的一些压力。美联储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它有效地提高了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和隔夜逆回购利率(RRP),这应该有助于支撑货币市场综合体,并防止任何进一步的负利率波动。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发言。他表示,最近消费者价格的上涨可能是暂时的,但警告说,这种上涨最终可能比预期的“更高、更持久”。

他表示,更高的通货膨胀来自于受重新开放影响的行业的更高价格影响,这种情况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逆转;过去几个月的通货膨胀已经超过预期;市场将看到一些价格上涨的逆转,逆转的时间不确定;从长远来看,推高通胀的因素可能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定的通胀驱动因素似乎会逐渐消;预计未来几个月供应会增加,通货膨胀会下降。

3.三季度地方债或迎发行高峰,对基建投资形成支撑

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明显放缓。根据最新数据,目前全国地方累计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仅占已下达限额的三成。业内预计,今年三季度地方债或迎来一波发行高峰,其中新增专项债的放量,有望对下半年的基建投资起到支撑作用。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15日,全国地方累计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2850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30%,其中一般债券4205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53%;专项债券8645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25%。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今年地方债发行进度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去年因应对疫情采取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导致地方债发行进度较快;二是去年有部分地方因疫情影响和项目储备等原因没有按进度施工,导致债券项目资金结转到今年使用,对今年地方债发行进度产生一定抑制;三是经过连续多年大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券项目基建投资,现有政府债券规定范围内的优质项目储备已经不多,地方债使用受限。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员王静文分析认为,5月份以来,尽管地方债发行速度有所加快,但较往年明显滞后。与基建相关的预算内支出1—4月累计增速仍然为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建投资表现。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为2.6%,较前4个月提高0.2个百分点,慢于4.2%的整体投资增速。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项目的大面积开工建设和各地对资金需求的快速增加,必然会带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张依群表示,预计今年地方债券发行会呈现一季度低谷,二季度攀升,三季度快速增加,四季度相对平稳的增长态势。

张依群认为,从目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运行情况看,适度扩大债券投资范围是必要的,既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加快提高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更好满足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还有利于防范项目风险保证债券资金安全。扩大地方政府债券使用范围,可以逐步将地铁、燃气、自来水、取暖、商业网点和便民设施改造等带有显著公益特征、资金偿付期长、回款机制有保证的项目纳进来,不断充实地方政府债券优质项目储备。

三、产业动态

(一)煤炭

1.煤炭价格

据商务部监测,上周(6月7日至13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1.3%,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2%。

煤炭价格小幅上涨,其中动力煤、炼焦煤、二号无烟块煤价格分别为每吨683元、812元和975元,分别上涨0.7%、0.4%和0.2%。

 

2.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十四五”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控制政策研究

报告称,“十四五”作为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新基建”与电能替代的大力推进将对用电量提升起到较大作用。

报告预测,“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用电年均增速约为4%-5%,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9.2-9.6万亿千瓦时。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严控煤电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如何在保障经济社会运行的同时实现低碳转型,是“十四五”亟需解决的难题。

报告课题负责人、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指出,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成果及相关历史数据与未来碳排放趋势预测,为了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温升保持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的目标,2025年中国煤电行业碳排放量需要控制在38.5亿吨以内。

报告同时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电装机占总装机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通过推动煤电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节电措施,煤电行业累计实现节煤量3.85亿吨标准煤。作为最重要的节煤措施之一,可再生能源替代贡献了近70%的节煤量。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实现电能替代电量7955亿千瓦时。“电能替代虽然提升了终端用能结构的清洁化水平,但超预期的替代规模也为煤电继续发展提供了适宜空间。

3.安全检查力度加大引发部分企业停产,煤炭供给再度收紧。

煤炭供给进一步收紧,煤价强势利好煤企业绩释放。此次河南省大范围停产短期内将进一步收紧国内煤炭供给,对当前煤炭保供局面形成较大压力,或支撑动力煤价格高位运行。由于河南省是我国主要的炼焦煤及无烟煤产地之一,焦煤及无烟煤受供给紧缩影响更大。

2021年以来,炼焦煤景气度全面上行,截至6月15日,京唐港主焦煤价格已上涨至2100元/吨,4月至今均价较Q1涨幅达12.5%,同比涨幅达 27.2%。

全年来看,国内焦煤产地供应面临收缩:山东省计划于2021年内退出焦煤产能3400万吨;

进口端收紧调控弹性弱化:澳煤进口禁令在国家发改委声明下将无限期延续,蒙煤替代性不足且受疫情影响通关恢复缓慢,进口增量无法形成规模。

 

(二)清洁能源

1.能源发展:迈向清洁低碳 彰显大国担当

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了18.8%,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约束性目标;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9%,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目标。能源安全新战略开启了我国能源事业奋力变革、创新发展的新篇章,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2.山东首单碳中和债券成功发行

近日,山东省首单碳中和债券成功发行。该债券为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二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票面利率3.58%,创2021年以来山东市场同期限债券新低,为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

此次发行的债券期限为3+2年,票面利率3.58%,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地铁线路,折算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56.53吨、年节约标准煤133.14吨。(白晓)

3.碳中和成全球气候治理“新入场券”

七国集团在刚结束的康沃尔峰会上承诺将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进一步增强了碳中和作为全球气候治理新兴话语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做出碳中和承诺,而这些碳中和目标的设定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化。 碳中和目标角逐的背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较量。虽然各国碳中和实现方案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技术等方面各有侧重,但总的来看,加快部署零碳解决方案以及加大零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将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战略方向。技术方面,退煤、新能源发展、碳捕获技术、技术转型、通过立法约束和构建碳排放交易市场提高排放成本成为主要手段。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时间节点和大多数国家相近,但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欧美国家这一过渡期平均在50年—70年之间,而中国只有30年。但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积极做出相关承诺。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在产业结构、经济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相比发达国家将会力度更大。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目前各国碳中和目标带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地域性,但通过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面并未改变。虽然G7峰会传出对抗中国的杂音,但仍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法德会后也都发出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国际经贸等领域与中国一起努力的呼声。长期来看,国际气候合作也仍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我国将在减排技术、标准、话语体系等多个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与合作,适应并融入以碳中和为目标的全球气候治理新场域。(作者是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学者)

四、行业关注

1. 国务院关于2020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6月7日,审计署网站公布《国务院关于2020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披露多项财政金融方面的问题。地方债审计。审计重点调查了17省本级、17市本级和21 县共55 个地区的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并延伸至其他地区。审计显示,2020 年底重点调查的55 个地区政府债务余额5.07 万亿元,平均债务率较上年降低13 个百分点。债务风险总体呈收敛态势,但仍存在专项债券重发行轻管理的问题。

2020年底,55 个地区专项债余额1.27 万亿元中有413.21 亿元(占3.25%)未严格按用途使用,其中5个地区将204.67 亿元投向无收益或年收入不足本息支出的项目,偿债能力堪忧。

2.《数据安全法》下保理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注意事项

企业全面树立数据合规理念和制度、加强管理落实。数据活动,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企业数据合规治理,也应树立全面的数据合规理念,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的数据合规管理体系。结合《数据安全法》,依托于《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及大量的行政法规、规章、监管规则、行业监管规则、国家标准,通过树立全面数据合规理念,构建自身数据治理的策略,结合行业监管动态、针对自身的业务流程与场景,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相关企业各项制度和操作指引。

此外,在制度落实层面,企业可以通过流程管理、岗位职责管理、激励约束机制,达到数据合规治理的目标。

3.实际展业中应当更规范数据活动的合法合法性

《数据安全法》对各类数据保护进行原则性规定,而非限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细项规定,其将行业数据、政府部门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等各类数据安全的保护进行原则性规定,推动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个人等共同参与数据安全保护工作。按照分级分类的思路监管,即覆盖各类数据又有所侧重。

《数据安全法》第32条规定,任何组织、个人收集数据,应当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数据。法律、行政法规对收集、使用数据的目的、范围有规定的,应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目的和范围内收集、使用数据。

因此,商业保理公司等主体在开展保理与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应尤其注意,无论在主动直接收集用户数据过程中,还是通过第三方进行数据接收、处理等活动中,应当做好必要的调查、签署必要的文件或者要求第三方提供相应的承诺函、证明书等,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尽可能确保所收集、使用、披露、处理的数据来源合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