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每周金融政策资讯2021.1.31

发布日期:2021-02-01     来源: 本站     点击次数: 866次

   

一、宏观政策: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货币动态

1.货币:经济复苏 货币政策何时转向

2.利率

3.汇率

三、产业动态

(一)煤炭

1.近期煤炭价格行情

2.进口煤对于中国煤炭消费的影响

3. 2020年山东煤炭消费量同比降10.4%

(二)石油|近期石油价格行情

(三)天然气|价格比上一周下跌1380.89元/吨!

(四)地产:M1增速上升的三大主要原因

四、行业关注|融资租赁业务的财务风险及控制

 

 

一、政策导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问: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的重要意义。

答:市场是最稀缺的战略资源,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优势与关键支撑。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运转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这是中央从发展改革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首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利用好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把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转化为实际需求,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推进市场提质增效,才能充分发挥大国经济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国内供需有效对接,实现内部可循环,并提供强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其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运行效率、开放程度、监管体制等都要与之相匹配。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有利于形成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实现企业优胜劣汰,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再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市场规模体量快速增长,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市场运行更加规范,国内市场的对外吸引力明显增强。但同时也要看到,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仍不健全,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竞争环境还不够完善,市场内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仍需继续拓展,市场监管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以更高的标准要求来建设市场体系,是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项基础性改革。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也是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又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必将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行动方案》是指导今后五年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行动指南,有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将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作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根基,将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贯穿《行动方案》通篇,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从制约市场体系发展最突出、群众反映最迫切、社会各界最关注、市场监管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入手,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和“两微一端”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问题和建议征集工作,共征集到近7000条意见建议,为制定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是坚持目标导向。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目标要求,围绕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等五个方面重点任务,搭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明确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目标任务。

四是突出务实可行。以行动方案而不是指导意见形式推进,着力把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可实施的具体行动,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行动路径和推进方式,以五年为一个行动周期,压茬动态调整具体行动,努力做到《行动方案》有行动、可行动、能行动,行动能落地、能见效,持续抓好改革落实。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问:如何理解和把握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和要求?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体系建设一直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把建设现代市场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体系之一,强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明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新时代推进市场体系建设明确了目标和方向。《行动方案》首次提出要“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对现代市场体系的延续和升级,更加强调制度的完备性、更加强调公平竞争、更加强调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性。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不仅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充分结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市场立规建制能力,积极对接和影响国际市场规则,全面提升市场规则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们理解,“高标准”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理解。

一是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高标准制度是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严格的产权保护,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原始动力。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大力度破除各种市场准入隐形壁垒,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发挥全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的前提条件。公平竞争是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可以促进市场主体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高标准的要素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不足,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新型要素快速发展但相关市场规则建设滞后等,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短板。建设要素市场体系,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紧迫任务。

三是高标准的市场环境和质量。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要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使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可靠,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放心消费。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严厉打击各种“坑蒙拐骗”现象,大幅降低消费者权益受侵害后的维权难度和维权成本,通过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环境和质量,使各类市场主体获得感更强。

四是高标准的市场基础设施。市场基础设施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撑。高标准市场基础设施升级,既是扩大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抓手,又是我国提升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要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能源商品交易平台。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高效联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道。与虚拟市场崛起为代表的市场形态变化相适应,建设智能大市场,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

五是高标准的市场开放。推进高水平开放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高标准的市场开放不仅体现在国内外开放领域的持续扩大,更体现在开放深度的持续拓展上。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完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化竞争规则领域开放合作,实现市场交易规则、交易方式、标准体系的国内外融通,推动制度型开放。

六是高标准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前提。必须将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对监管机构的监管,维护市场安全和稳定,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问:《行动方案》提出了哪些具体行动?

答:《行动方案》从基础制度、要素市场、环境质量、市场开放、市场监管五个方面,提出共51条具体行动举措。

基础制度方面,针对我国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仍不健全,产权制度有待完善,市场准入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市场竞争需要进一步公平有序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加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等行动。

要素市场方面,针对我国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总体不高,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等行动。

环境质量方面,针对商品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消费者维权能力弱,市场基础设施区域差距较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要完善质量管理政策措施,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加强消费维权制度建设,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实施智能市场发展示范工程等行动。

市场开放方面,针对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不足,制度型开放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要有序扩大金融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化竞争规则领域开放合作,推动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等行动。

市场监管方面,针对监管协同性不足,信用体系不健全,行业协会商会和公众监督作用发挥不够,防范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能力有待增强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要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健全依法诚信的自律机制和监管机制,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发挥公众和舆论监督作用,健全社会监管机制,维护市场安全和稳定等行动。

扎实推动《行动方案》落地见效

问:怎样实施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确保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答:《行动方案》重在行动,也要落到行动。实施好《行动方案》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稳中求进、久久为功,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建立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具体行动落到实处。加强对各项行动落实有关情况的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强化协同机制建设,切实解决相关问题,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二是推进制度建设。一方面加强市场体系本身的各项制度建设,包括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基础性制度,以及对接国际市场规则,强化国内市场立规建制能力;另一方面加强能促进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相关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等配套制度建设,包括包容审慎监管、信用监管、社会监管等。

三是强化示范引领。为更好地促使各方深入把握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和工作重点,将通过典型示范的方法,鼓励一些具有较好市场体系基础的地区,率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及时总结、复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凝聚各方合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推动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围绕重点任务,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推高标准市场体系任务落实的良好局面。(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货币动态

1.货币:经济复苏 货币政策何时转向

国泰君安宏观团队从五个方面分析了2021年整体上货币政策将呈现出一个宽松后退出的状态,但退出的节奏不会很快,1-4月份整体流动性应该无恙。具体思考如下:

一是央行“锁长放短”的操作不一定是货币政策拐点,但的确显示央行对流动性过度充裕的担忧和纠正。

二是信用违约风险在2021年上半年仍然比较突出,尤其考虑到市场在永煤事件之后的信心特别脆弱,信用风险会对央行流动性操作和货币政策带来不小的影响。

三是因监管、财政等因素形成的“紧信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四是数据之外的真实经济现状,尤其是在出口方面不确定性、服务业整体景气度尚低。上半年无论是中小微企业还是疫情不确定性,都会使得央行保持必要的耐心。

五是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是货币政策新拐点的唯一理由,但当前尚未超越信用风险和经济不确定性。(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利率方面:利率再现“倒挂”。隔夜利率逼近3%,央行再度净回笼千亿资金。在央行持续大额净回笼资金的节前档口,市场资金面更紧了。1月27日,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质押式回购隔夜品种(GR001)和7天期品种(GR007)加权平均利率继续攀升,逼近3%,隔夜利率一度升破3%达到2015年以来6年最高水平。交易所国债逆回购品种的GC001和GC007利率“倒挂”趋势继续扩大,GC001利率盘中升破5%。(来源:第一财经)

3.汇率方面: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月29日16:30收盘报6.4612,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46点。(来源:金十数据)

三、产业动态

煤炭

1.近期煤炭价格行情

商务部近期监测数据显示,1月18日至1月24日全国煤炭价格小幅上涨,其中动力煤、二号无烟块煤、炼焦煤价格分别为每吨637元、969元和781元,分别上涨1.1%、1%和0.5%。之前的市场波动仍在平复的过程中。

从煤炭工业协会重点监测煤炭企业来看,产量环比小幅增长、同比快速增长,销量环比增长。1月18号当日销量达到831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需求方面,火力发电量环比下降、同比增长,生铁产量和钢焦企业耗煤量环比、同比均有增长。而各类煤炭库存都是环比下降。总的来说,目前动力煤长协价、市场价,炼焦煤价格都还没有脱离上升通道。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张宏透露,近期煤炭工业协会也组织14家大型煤炭企业开了线上运行分析会。他表示,目前来看,按照保供要求,煤炭企业春节期间基本都不放假,“如果需求放缓,就灵活安排检修和放假。”“目前煤炭产能还是大于需求的,供应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受前期煤炭产能超前释放、后期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煤炭供需阶段性错配、低温寒潮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价格2020年以来一度飙升。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计,2021年一季度在经济持续恢复、气温逐步回升、春节假日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煤炭需求有望先增后降,煤炭供应将总体稳定,煤炭价格将高位回调。后期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煤炭市场供需偏紧局面将逐步缓解。(来源:新浪财经)

2.进口煤对于中国煤炭消费的影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从总量来看,2020年全国煤炭进口3.0亿吨,同比增长1.5%。

其次是低温寒潮天气影响,季节性电煤需求超预期增长。还有2020年12月份以来,河流水量渐枯以及气温下降使非化石能源发电出力逐渐下降。12月份,全国水电、风电发电量环比分别下降16.5%和10.2%。

“进口煤从2017年到现在基本上每年都是稳定在3亿吨左右,2020年超了一点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张宏表示,进口煤对于中国煤炭消费量的占比不到10%,对市场的影响不是很大。他介绍,进口煤包括两部分,炼焦煤和动力煤,动力煤又分优质动力煤、褐煤(低卡煤),“褐煤的占比还稍微大一点。”在保供时期,主要是保证动力煤供应。“动力煤差多少?从全国宏观来看,煤炭市场最紧张的时候是2020年12月底,当时的全社会煤炭库存跟比较宽松时期比,就差3650万吨,分布在东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各区域,可能每个区域就差几百万,不会有太大影响。”张宏认为,有些人夸大了进口煤的作用。

至于2020年出现波动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是进口煤月度分布不均匀,“1、2月份进口了6000多万吨,后来就少了,到10月份、11月份是1000多万吨,12月份3900万吨,对市场预期产生了影响。”

张宏表示,中国煤炭市场的消费量大,刚性特别强,月度差别大,一点小的变化就会带来很大影响。“如果全年进口煤稳定在3亿吨左右,平均每个月一两千万吨,没有什么影响。”

他还强调,国内煤炭生产能力足够保证。“目前在生产的煤矿,生产40亿吨煤炭一点问题没有,保障能力非常强。”而且,煤矿的生产弹性也很强,1200多个大型现代化煤矿,可以生产全国80%的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38.4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12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3.5亿吨,同比增长3.2%。

对于2021年的煤炭进口形势,张宏认为,按照现在的生产布局,进口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还是会在3亿吨左右。

煤炭工业协会表示,为平衡国内煤炭供需形势,有关部门也将充分发挥进口煤的调节作用,适当增加煤炭进口,确保国内发电供热用煤需求。(来源:新浪财经)

3.2020年山东煤炭消费量同比降10.4%

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全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37061.9万吨,比上年下降10.4%,压减煤炭消费4312.7万吨,为完成“十三五”全社会煤炭消费压减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发布会表示,煤炭消费压减是山东省2020年重点攻坚任务,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聚焦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做加法,突出煤炭、煤电“两大行业”做减法,紧盯提升新型能源发展水平做乘法,压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4791.2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的30.1%,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全年发电量增长10.2%,占全省发电总量的14.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减少发电用煤310.2万吨。

与此同时,2020年全年“外电入鲁”净输入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58.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0%,减少发电用煤911.9万吨。

全年调入天然气205.9亿立方米,增长14.2%,替代煤炭消费476.7万吨;全年利用兰炭近1000万吨,替代煤炭消费1360.0万吨。

据悉,随着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十三五”时期山东省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截至2019年底,山东省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8.4%,超过“十三五”下降目标1.4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继续稳步下降。(来源:秦皇岛煤炭网)

(二)石油:国内地炼厂家石油焦产品价格小幅上涨,周初山东市场均价为1681.50元/吨,周末石油焦市场均价为1689.00元/吨,价格上涨0.45%,同比去年上涨62.33%。1月22日石油焦商品指数为131.37,与昨日持平,较周期内最高点155.59点(2018-01-25)下降了15.57%。(注:周期指2012-09-30至今)

影响因素分析:1.地炼石油焦价格稳中上行,部分炼厂价格有所上涨。低硫焦价格持稳运行。中高硫较出货良好,库存低位,受疫情影响,下游接货备货积极。2.上游:美国原油库存增加利空,以及全球疫情仍趋势严峻,多国限制措施抑制了燃料需求的复苏预期,本周WTI原油价格周涨幅1.35%,Brent原油价格周涨幅为1.81%。3.下游:受供暖及环保因素影响,碳素市场弱稳运行;下游电解铝价格高位震荡;金属硅市场持稳运行。(来源:生意社)

   (三)天然气:天然气价格比上一周下跌1380.89/吨!

2021年1月第三周,全国LNG(液化天然气)周均价为5669.37元/吨,比前一周价格下跌1380.89元/吨,环比下跌19.59%。

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李训栋表示,需求方面,随着气温的回升,目前部分地区城燃补库基本结束。东北、华北等地区受疫情因素影响,部分终端已提前放假。受前期LNG价格高位影响,部分车用量也有所减少。整体来看,前期市场强劲需求有所放缓。供应方面,因需求放缓,近期接收站槽批量稍有下跌。而工厂方面,陕西中能北气定边等工厂装置开机,其他工厂也有提产情况,整体开工负荷稳中上行。整体来看,近期国内LNG供应以稳为主。

后市来看LNG市场需求持续减量,价格下行趋势难改。供应方面,工厂气源供应量增加,开工负荷提升,预计后期国产资源供应量较为充足;随着气温回升,接收站气化外输量减少,预计后期接收站槽批供应量也有增加趋势。需求方面,随着管道气供应量增加以及气温继续回升,LNG城燃调峰需求持续减少;受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影响,多地区下游终端用户有提前停工预期,工业用户采购量下滑,车用需求也持续回落。综合整体供需情况来看,后市LNG市场需求或有较为明显的减少,而供应量有增加预期,预计短期内LNG市场价格或将继续承压下行。(来源:卓创资讯)

(四)M1增速上升的三大主要原因

 1月1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央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等做出了相关回应。

1、M1增速上升的三大主要原因

长阮健弘表示,2020年末,狭义货币M1的余额是62.56万亿元,同比增长8.6%,这个增速是比2019年高4.2个百分点,增幅还是上升比较多。单位活期存款是M1里的主体,占M1的比重九成,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根据人民银行建设的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逐笔采集的单位存款情况来看,2020年M1增速上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这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显现。在稳企业、保就业的结构性政策支持下,传统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得到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支持稳定了企业现金流,推动了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较快。11月末,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活期存款同比增速16.5%,新增额占全部单位活期存款的比重是30%。

第二,一些行业获得了比较多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项目还没有全部实施,所以形成了一定的资金沉淀。从数据上看,公共管理、商务租赁等行业在新增的单位活期存款中的比重占比不低。这些行业有些项目的筹资和投资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出现了资金的暂时停留状况。

第三,存款产品的规范推动了活期存款的增加。2019年10月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对结构性存款等产品进行规范,部分资金流向了活期存款中的协定存款。

阮健弘指出,“未来随着疫情缓解,经济企稳回升,投资项目逐步推进和开展,单位资金支出将有所加快,停留的单位活期存款也将有所减少。另外,由于规范存款产品带来的结构性产品向活期存款转化也会减少,所以我们预计未来M1的增长将会比较平稳。”

2、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关于房地产金融政策,邹澜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重点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了房地产的金融调控。牵头金融部门加强对各类资金流入房地产的统计监测,引导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合理增长,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从2016年的44.8%下降到去年的28%。

第二,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一是落实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二是按照规则化、透明化方向,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三是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第三,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按照“租购并举”的方向,加快研究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近期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邹澜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金融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行业关注 |融资租赁业务的财务风险及控制

(一)融资租赁业务的财务风险类型

   1.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融资租赁业务中汇率和利率影响着租金收入,与资产价格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融资租赁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租赁收入和服务费,减掉银行的融资支出。随着银行利率下降,融资租赁行业的利润大大缩减,在融资租赁期间资产的使用寿命在减少,流动资金比较少,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为租期一般比较长,在这个期间汇率的变化和不稳定也会给租赁收入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

  2.流动性风险

  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多都是银行贷款,还有少部分来自资产证券化、债券和海外融资,这些融资除了银行贷款,可以为融资租赁提供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融资租赁的周期一般比较长,这就与银行贷款的期限有矛盾,为融资租赁业务的流动资金带来非常大的风险。

  3.租赁资产风险

  租赁资产风险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租赁资产剩余价值估算不准确;二是租赁资产在出租期间存在风险。融资租赁资产本身具备一定的特点,按照承租人的指示购买并在一定期限内交给承租人使用,租赁期间由承租人负责租赁资产的维护和修理。资产剩余价值在估算过程中如果出现差错,就会影响到整个业务,如果租赁资产变现价值低于估算的价值,融资租赁企业会在变卖或者出租过程中造成损失。在租赁过程中要掌握租赁资产的情况,否则会造成转卖、抵押和毁损的风险。

  4.技术风险

  在技术上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市场变化在租赁过程中会引进以下先进的技术,按照企业的需要进行优化,但是在引进技术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侵权。第二,融资租赁业务中牵扯巨额的大宗资产,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因此市场会组件一定的信息技术平台,为企业的融资拓宽渠道,然而在实际的信息技术咨询过程中,要对影响企业融资风险的一些因素和條件进行掌握,从而保证融资业务的正常进行。

  (二)融资租赁业务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1.强化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要强化风险意识,要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使得企业财务人员可以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在工作中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利用管理的手段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第一,融资租赁领导层要重视财务风险的管理,要在其中起到带头作用,及时关注日常财务风险的情况;第二,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宣传,使得这种意识可以在企业中的每个人员心理,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态度和习惯;第三,将企业的风险管理培训制度进行有效落实,使得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可以强化,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2.优化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要全面调查市场行情,融资租赁行业要对市场和承租人都要深入了解,要了解承租人的行业背景、还债能力、盈余能力等,从而制定适合承租人的租赁计划,保证租赁人可以按照一定的期限和金额进行还款。其次,要了解承租人的信用情况,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估。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管理漏洞、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缴租、故意拖欠或者延迟缴租等。内部原因主要是对承租人的认识和掌握不够明确。因此在融资租赁业务中要对承租人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要对其所属的行业充分的了解,并对承租人的经济情况、管理水平和信用情况进行了解,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后,完善租赁管理体系,在租赁过程中企业要与承租人密切联系,了解承租人的经营状况和租赁物的状态,对租赁物资进行定期检查,并对租赁物资的现状进行记录和统计,防止承租人在租赁期间不按照租赁合同办事。在实际租赁期间一旦出现承租人不按时付租金或者是延付租金的情况,融资租赁企业有权利按照合同收回租赁资产,降低后续的经济损失。  

3.增强流动性管理

  融资租赁企业在刚形成过程中规模会比较小,抗风险能力会比较弱,在进行融资业务的时候要尽量将融资期限与租赁期限进行重合,这样可以降低风险,还要将资金的投放与资金的持有量控制在比较安全的范围内。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要尝试更多的融资途径,例如信托产品、海外直融、保险资金等。目前国家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将融资途径不断拓展,让企业可以向海外融资方向拓展,使用海外额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行业影响力,还可以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不仅如此,海外融资的特点还有期限长、成本低,这大大减少了企业因为融资期限与租赁期限不匹配的风险。

4.提升租赁资产管理能力

融资租赁企业的强弱差别主要体现在管理能力的差别上,因此融资租赁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在管理上更加专业,要求更高,企业在发展中不断的积累和摸索,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融资租赁企业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对租赁资产剩余价值的评估上,要想评估的更为精确,就要准确的把握市场、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市场波动越来越小,逐渐透明化,这个时候就需要提升企业的资产管理,从而将企业的风险降低,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

5.提高财务管理水准

  随着融资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会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观念和新挑战的到来,企业的财务风险环境有所变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拥有高素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降低,还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得财务风险预警和管理课可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降低损失。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还要对融资租赁项目进行妥善的安置,对融资的情况进行掌握,并针对融资情形做好针对性的融资计划,对融资租赁进行精确度的评估,防止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6.构建财务风险警示系统

  融租租赁业务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相对比较大的,因此要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制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在企业运营方针和财务计划等资料的指导下,通过精密的计算和评估,对企业财务中潜在的风险进行预估,从全局性、预测性、精确性和科学性等原则出发,再结合还债能力指标和盈利水平、资产管理等指标,确定风险警示系统的标准,与企业的经营情况相适应。

  总之,融资租赁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加强管理水平,才能够应对企业潜在的风险。这就需要企业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对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增强流动资金的管理、提升租赁资产的管理力度、保证财务管理的水平、设置风险警示系统等。尽最大的能力降低企业的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