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每周金融政策资讯2021.5.8

发布日期:2021-05-09     来源: 本站     点击次数: 1156次

 

一、宏观经济

(一)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 - - 中国制造业

1.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扩张4月

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稳中有缓

3.综合PMI产出指数有所回落4月份

(二)4 月宏观经济数据前瞻:经济复苏持续推进,反弹力度边际放缓

1.内需持续回暖,消费加快恢复

2.投资保持平稳

3.由于环保限产以及高基数效应消退,供给端修复边际放缓

4.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一步推动PPI涨幅扩大,CP同比温和上涨

二、货币动态

1.国资报告:央企将更多风险关注点转向债务、投资、金融等领域

2.地方债发行几乎是借新还旧,华北地区债券风险溢价正在迅速上升

3.央行连续两个月每日100亿"迷你"逆回购,5月流动性缺口达万亿

4.利率

5.汇率

三、产业动态

(一)煤炭资讯

1.煤炭价格

2.关于做好2021年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

3.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4.王国法院士: 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本身就是碳减排

5.山东梁山港煤炭转载量

6.分析与解读

(二)物流贸易

1.浙江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 山东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

3.物流业景气指数继续回升,显示出物流活动在继续转旺

四、行业关注

1.财政部部长刘昆:稳妥化解债务存量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正草案)

3.浙江省现代供应链发展“十四五”规划

4.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稳步推进“金融+”战略

 

一、宏观经济

(一)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 - - 中国制造业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51.1%,低于上月 0.8 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态势。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 PMI 分别为 51.7%和 50.3%,低于上月 1.0 和 1.3 个百分点, 小型企业 PMI 为 50.8%,高于上月 0.4 个百分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 PMI 的 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 52.2%,比上月回落 1.7 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扩张力度有所减弱。 

新订单指数为 52.0%,比上月回落 1.6 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扩张有所放缓。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 48.3%,比上月微降 0.1 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较上月下降。 

从业人员指数为 49.6%,比上月下降 0.5 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 度有所回落。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 48.7%,比上月下降 1.3 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延长。

4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4.9%,较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放缓。

数据分析

1.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扩张4月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上月明显回升的基础上继续扩张,力度有所减弱,仍高于2019年和 2020 年同期水平,制造业保持平稳增长:

产需两端扩张有所放缓。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2%和52.0%,低于上月1.7和1.6个百分点,表明产需继续增长。二是进出口指数保持在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 50.4%和50.6%,低于上月0.8 和 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反映出制造业外贸业务继续增长。价格指数高位运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 66.9%和 57.3%,均低于上月2.5个百分点,仍为近年较高水平。小型企业景气度有所回升。本月不同规模企业PMI均保持在景气区间,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连续两个月回升,表明近期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五是企业信心总体稳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3%,低于上月0.2个百分点,但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且明显高于近两年同期水平,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总体向好

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稳中有缓

服务业保持平稳恢复。受清明假期和疫情防控形势继续向好等因素 带动,近期服务业消费市场进一步回暖。本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低于上月0.8个百分点,但高于一季度均值2.0个百分点,反 映出服务业恢复性增长势头稳定向好。在调查的 21 个行业中,有 19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景气区间,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等行业高于 65.0%,业务总量保持快速增长。同时,部分前期受疫情制约较大的行业恢复明显加快,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至少高于上月1.8个百分点,表明居民消费意愿明显增强,市场活跃度有所上升。

3.综合PMI产出指数有所回落4月份

综合PMI产出指数为 53.8%,低于上月1.5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进中有缓。(来源于:华龙证券)

(二)4 月宏观经济数据前瞻:经济复苏持续推进,反弹力度边际放缓

2021年4月,随着疫情影响进一步减弱,内、外需均保持回升态势,中国经济复苏持续推进。环保限产以及高基数效应消退,供给端修复边际放缓。4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为51.1%和54.9%,较上月下行 0.8 和 1.4 个百分点,经济景气度有所回落。

1.内需持续回暖,消费加快恢复

随着国内疫情影响进一步消退,4 月份餐饮、住宿、娱乐等线下消费活动活跃度有所回升。汽车销售保持稳定4月份前三周乘用车零售达到日均4万辆,同比增加 12%。房地产销售市场保持较高景气也将拉动家电、家具、建材等相关行业销售增长,4月份30大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加40.53%。4 月份,房屋建筑业PMI为 59.4%,处于高景气区间。预计4月份消费增速约为26%。

2.投资保持平稳

基建投资保持稳健,地方债发行速度加快起到支撑作用,4 月份地方政府债务发行额为 7758 亿元,明显高于上年同期的 2867 亿元。房地产投资韧性较大,房地产销售端表现较好,销售回款有利于补充房企短期内源资金。制造业投资延续回升,企业盈利能力好转、经营预期乐观,前3个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长 137.3%,4 月份制造业 PMI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 58.3%,持续处于高位。 预计前 4 个月投资增速累计约为22%。

3.由于环保限产以及高基数效应消退,供给端修复边际放缓

4月份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为 52.2%,较上月下行1.7个百分点,表明生产动能有所走弱。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粗钢限产政策持续推进,3月份唐山市发布《钢铁行业企业限产减排措施的通知》草案,4月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就钢铁去产能“回头看”工作进行研究部署。高炉开工率出现下滑,4月份全国高炉开工率平均为 60.74%,较上月下行 2.4 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行 7.8 个百分点。汽车钢胎开工率、化工 PTA 开 工率等均小幅下行。进一步考虑到 2020 年 4 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由负转正,高基数影响明显减弱,预计 2021 年 4 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将有所回落,约为 12%。

4.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一步推动PPI涨幅扩大,CP同比温和上涨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 上涨,叠加 PPI 翘尾因素影响加大(3 月份为 1.09%,4 月份为 2.42%),预计 4 月份 PPI 同比涨幅将明显扩大。4 月份,CRB 指数平均为 518.14,布伦特原油价格平均为 65.27 美元/桶,分别同比大幅上涨 45.95%和 145.02%。预计 4 月份 CPI 和 PPI 涨幅 分别为 1.1%和 6.1%左右。

二、货币动态

1.国资报告:央企将更多风险关注点转向债务、投资、金融等领域

国资报告: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十四五”时期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央企负责人会上提出,要切实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

立足“十四五”开局之年,“统筹安全与发展”被中央企业摆在了全局性、战略性地位。面对更为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明显增多的各类风险,央企负责人们谈认识、谋方略、建机制,从加强战略预判和风险预警、抓住要害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构筑全面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系统性搭建高质量发展防护网,企业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稳固、提升。

“十四五”时期,为了应对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多发带来的挑战,企业更加注重全面提升风险预判力,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防止各种风险传导、叠加、演变、升级。

风险点、盲点较多的领域,正是加强战略预判和风险预警的重点方向。《国资报告》记者观察发现,中央企业将更多风险关注点转向债务、投资、金融、国际化经营及安全生产等领域,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比如,中国诚通、新兴际华等企业将防范债务债券违约风险摆在了突出位置。其中,中国诚通坚持稳健财务策略,加强债券发行监测预警,确保不发生债券违约;新兴际华则提出巩固降杠杆专项工作成果,保持集团负债率稳健可控,加强对高负债子企业的穿透式管理。要做好债务结构、期限、比重的匹配,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坚持稳健财务策略,定期排查债券兑付风险,确保不发生债券违约。

与债务风险同样不可忽视,央企纷纷提出将严防投资风险。中国铁物明确要加强投资风险防范,严禁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的投资行为,严格参股投资和参股企业管理,严防PPP、垫资建设等业务风险。

企业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必然要按照全面风险治理的要求,全过程、链条式、动态化防控重大风险。

2021年,国投提出加强风险管理顶层设计,搭建完整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明确集团各层级风险管理的边界和管控方式,规范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将风险管理自上而下贯穿集团全级次,融入到“融、投、管、退”全过程,全面提高集团对风险的掌控力、可控力。

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国一重2021年提出扎实推进各类风险的监测预警、识别评估和研判处置,严把高风险领域项目投资,突出抓好重大决策等法律审核,强化境外项目风险防范,加大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力度,着力构建全面全员全过程全体系的风险防控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能力已经成为新发展理念下,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将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深度融入企业管理体系,成为企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进化升级的显著标志。

值得提出的是,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数字风险管理正在凝聚更多共识。通过与世界先进企业对标,新兴际华进一步明确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精益管理方式,建立财务、制造、成本、采购、销售、物流、市场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数字化体系,健全资金、订单、产品等重点环节动态跟踪网络,完善实时在线的决策-执行-监督信息管理系统,提升重大风险预警、防范、研判、管控、处置水平。

没有发展作为支撑的安全,必然难以长久;没有安全作为保障的发展,必然不可持续。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对央企而言绝非一项机械完成的任务,而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管理体系建设的自我优化和升级。坚持有守有为,将底线思维转化为具体行动,方可筑牢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国资报告》杂志)

2.地方债发行几乎是借新还旧,华北地区债券风险溢价正在迅速上升

在去年有所放松之后,管理层决心在今年放慢信贷增长。在3月份同比增长大幅下降之后,预计总融资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对投资者的影响而言,将中国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再是一个合理的方法。其逻辑在于,对于债券投资者来说,华北地区发行的债券风险溢价正在迅速上升,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风险的展开。

复盘一季度地方债发行几乎是“借新还旧”,且以再融资为主;债市投资者会注意到,2021首季地方债累计发行规模8951亿元,其中,再融资债券占比96%;但市场共识是,预计二季度出现发行高峰。

“决策者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担忧正在增加,并且在去年有所放松之后,其决心在今年放慢信贷增长。3月份同比增长大幅下降之后,我们预计总融资增长将进一步放缓。”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

4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强调“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换言之,化债工作进一步提升到新的高度。

Wind数据统计,2021年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城投债等需偿债9.2万亿,较去年骤升1.8万亿元。就此市场认为,财政支出紧约束或难以放松。

“近年来,债务市场的拖欠和偿还压力使南北差距更加明显。我们估计,华北地区债券违约量(债券数量)和价值期限分别从 2019年的 51.5%和55.9%升至2020年债券违约总额的63.4%和64.4%。”陆挺认为。

在不久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再次强调,“十四五”时期要持续完善法定债务管理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4月13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又就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意见》的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这些方面:诸如,其一是加强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其二,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其三,规范预算支出管理。其四,加强预算控制约束和风险防控。这其中,《意见》要求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

提及《意见》在加强风险防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方面有何考虑?上述负责人表示,一是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应当严格落实偿债资金来源,科学测算评估预期偿债收入,合理制定偿债计划,并在中期财政规划中如实反映。其次,是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确定机制。并要求,健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及债券信息披露机制,发挥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平台作用,全面覆盖债券参与主体和机构,打通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全链条,促进形成市场化融资自律约束机制。

再者,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严禁地方政府以企业债务形式增加隐性债务,严禁地方政府通过金融机构违规融资或变相举债。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对失去清偿能力的要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坚决防止风险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加强督查审计问责,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最后是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隐患。上述负责人表示,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管理。各部门出台政策时要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除党中央、国务院统一要求以及共同事权地方应负担部分外,上级政府及其部门不得出台要求下级配套或变相配套的政策。客观评估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

具体来说,陆挺表示,财政部禁止“战略违约”(尽管有财务能力,但借款人决定停止偿还债务),从而保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我们认为,这表明决策层有意逐步降低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关的金融风险,而不是发动另一场可能引发大规模流动性或系统性风险事件的大力去杠杆化运动。

其认为,真正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主要位于中国北方。数十年来,由于制度环境,人口,产业结构,市场开放和政策等众多历史原因,华北和华南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增长差异。随着中国推动碳中和并控制房地产部门融资,这种南北分歧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这可能导致华北违约率上升和增长放缓的恶性循环。

至于南北分歧对政策制定的影响,野村证券报告预估,未来几年南北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然而,决策者可能很清楚,地区间不平等的恶化也会增加系统性金融危机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由于其可能需要平衡长期目标和短期稳定,在宏观政策方面,预计中国政府将信守承诺,今年不会做出重大政策转变,因为在金融机构、开发商和购房者已经开始向华南地区分配更多资金之际,严厉的信贷紧缩可能会大大加剧南北差距。“我们预计,当违约真的发生时,中国政府在决定是否纾困这些公司时,将采取谨慎的逐案处理方式。预计地方官员将为其所在地区的金融后果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而投资者可能也将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从而降低道德风险。具体采取的方法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宏观环境。”陆挺表示。(经济观察报)

3.央行连续两个月每日100亿"迷你"逆回购,5月流动性缺口达万亿

截至5月7日,央行已连续47个交易日每日只开展100亿元的逆回购“迷你”操作。这也被市场看作是继以往连续多日暂停逆回购操作后,央行在“静默期”采取的新方式。进入5月,一面是国债、地方债发行将明显放量,流动性缺口加大,另一面则是通胀预期的再度升温,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将何去何从备受市场关注。多位受访的分析人士认为,目前通胀预期升温尚不足以让货币政策总量收紧,5月流动性缺口或达万亿,预计央行会适时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熨平短期扰动因素。

单日100亿元的投放量对庞大的银行体系而言影响甚微,更何况多数时间这100亿元的逆回购规模是完全对冲到期量。对于连续多日的公开市场“迷你”操作,受访的分析人士主要给出了两大原因:一是流动性缺口小,央行无需投放额外流动性,资金利率一直较为平稳就是反映;二是这本身隐含了央行不会继续宽松的含义。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尽管从规模上看,100亿元的逆回购并不多,但从市场利率的表现看,近期DR007一直维持在2%附近。价格是量的结果,价格稳定就说明流动性不松不紧。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DR007的利率均值略低于7天期逆回购利率,且前者的波动率已降至过去几年的低点。不难看出,银行体系对于央行资金的依赖已明显下降,央行亦没有向银行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必要。

不过,尽管逆回购规模少有市场本身并不缺流动性的原因,但亦有观点认为这本身隐含了央行无意继续宽松的含义。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称,从逻辑上讲,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或维持低量的逆回购操作,本身隐含了不会继续宽松的含义。央行近期持续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惯例而无视到期量的变化,更是反映出央行保持克制操作的态度。

五一假期国内金融市场休市,但海外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依然引起了国内的关注。当前,通胀预期不仅在海外继续升温,国内生产企业也因原材料价格的明显上涨不断承压,亦有观点担忧PPI的走强会逐渐传导至CPI,使得通胀“靴子”落地,进而使得央行不得不明显收紧货币政策。

不过,受访的分析人士认为,我国今年通胀水平总体仍将处于温和水平,并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明显制约。目前国内经济复苏中仍存诸多不均衡因素,货币政策总量上难有方向性调整,仍会延续不松不紧基调,同时结构性收紧特定领域流动性以防范风险。

张瑜对记者表示,当前经济恢复的内生动能并不够扎实,经济存在四大不均衡:内外需不均衡,外需强内需弱;生产消费不均衡,生产强消费弱;通胀不均衡,PPI强CPI弱;预期不均衡,经济复苏但居民、企业对经济的预期仍弱。

“在不均衡背景下,货币政策很难在总量上进行方向明确的调整,只能保持不松不紧。”张瑜称,但为避免金融资产泡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需要结构上点式按压。例如,地产领域的信贷政策今年或会持续加码,保证其不可过度吸收金融资源。

张旭亦表示,现阶段物价上行压力主要体现于大宗商品,并表现为PPI同比涨幅的提高。但也需看到,CPI通胀仍是温和的,3月份仅仅为0.4%。而且,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货币政策需要为经济的稳中向好营造适宜的环境。因此,预计货币政策不会因为PPI的上涨而出现急转弯。

展望5月的资金面,流动性缺口在利率债发行放量等因素的影响下将面临不小压力。有分析指出,央行连续微量操作逆回购的“打法”或将暂停,以及时填补市场资金缺口。

明明测算,根据当前发债节奏,5月地方债净融资额或达到8000~10000亿元水平。5月国债供给压力也将有所增加,4000亿元左右的国债净融资高于去年同期。结合货币发行、准备金需求、资金自然到期、财政收支、外汇占款等因素,5月总体流动性缺口约在1.35万亿元左右,较4月份5000亿左右的流动性缺口有明显扩大。

张旭称,自4月中旬以来,DR007利率的滤波值正在稳健上行,这反映出前期财政系统所投放的流动性正在被消耗。未来,随着利率债的发行、税期的临近以及信用的派生,银行体系对于央行资金的需求会再度升温,DR007利率亦很可能进一步提高。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曾表示,公开市场操作数量会根据财政、现金等多种临时性因素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灵活调整。今年以来,央行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及时熨平春节前后现金投放、财政税收、季末等多种短期波动因素,引导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围绕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在合理区间运行。今后将继续灵活开展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券商中国)

4.利率:近日,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下发通知,将于5月6日调整房贷利率首套房贷款利率执行LPR+45BP,二套房贷执行LPR+95BP。据央行4月公布的最新5年期LPR利率显示为4.65%。按照目前LPR计算,调整后的实际执行利率分别为5.10%和5.60%,相比之前分别上调15BP和35BP。深圳建行是此轮上调房贷利率最早的银行,未来是否有其他银行跟进,目前待定。

5.汇率: 2021年5月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汇率播报美元/人民币报6.4678,下调(人民币升值)217点。

三、产业动态

(一)煤炭资讯

1.煤炭价格

据商务部监测,上周(4月12日至18日)煤炭价格略有回落,其中二号无烟块煤、炼焦煤价格分别为每吨934元和777元,均下降0.4%,动力煤价格为每吨616元,与前一周持平。

2.关于做好2021年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

近日,国家发改委以“加急”等级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国安排形成1.2亿吨以上的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其中,向28个省(区、市)下达新增库存任务6000万吨,中央企业承担6000万吨、力争达到7000万吨。通过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带动增加商业储备,力争到年底形成4亿吨左右的商业储备能力。(来源:新浪网)

3.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二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上,针对煤炭生产危险程度高、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的行业特点,国家能源局表示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开采方式变革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统筹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2020年2月,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应急部等8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0〕283号),对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作出系统安排部署,并明确提出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3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目标,指导地方和有关中央企业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为依法依规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在法律规划上,国家能源局表示,将煤炭科技创新及智能化发展纳入法律规范,写入《煤炭法》修订草案中,将煤矿智能化发展纳入国家煤炭“十四五”规划,并要求主要产煤省区将其作为地方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操作制度上,联合矿山安监局印发了《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煤矿智能化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智能化示范煤矿和专家咨询的管理流程。组织编制《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和《煤矿智能化验收管理办法(2021年版)》,拟于近期印发实施,为地方和有关企业智能化煤矿建设提供依据。同时,会同矿山安监局建立了由8部门组成的煤矿智能化发展协调机制和智能化建设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管理工作。

4.王国法院士: 提高煤炭开发利用效率本身就是碳减排

本文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煤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国法认为,我国能源结构将在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基础上,加快向多能融合发展。既要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也要促进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建立多能融合供应体系,将是‘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各种能源自身优势、相互调配,有利于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多元化转型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王国法介绍,在全国3000多座生产煤矿中,已有71处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煤矿智能化是必由之路,早走晚走都得走。现阶段,之所以还存在认识不统一、建设思路不清晰等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统一标准。对此,国家能源局即将发布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年内还会完成50-60项智能化相关标准,详细提出建设原则、主要任务及路径等,为行业提供参考。”(来源:新浪网)

5.山东梁山港煤炭转载量

5月5日,梁山港共计装船17艘,煤炭装载量达12590.35吨,创下梁山港通航以来航运单日发运量之最。据悉,梁山港当日装船煤种主要以动力煤、面煤、气化煤为主,主要发往济宁任城、微山等地;同时汽车发运264辆,共计发煤8869.78吨。(来源: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6.分析与解读:供需错配使煤炭价格上涨的主因。供给方面,安全、环保等各类检查频繁,产地开工受限,市场供应量大幅下滑;需求方面,水泥、化工等工业企业用煤用电需求积极,电厂存煤库存处于低位,迎峰度夏期即将临近,补库意愿较强。

动力煤方面,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大增21.2%,伴随经济恢复全年需求仍将有较好表现;供给方面,晋陕蒙主产地面临安全、环保、超产检查等多方面政策压力,供给增量或有限。炼焦煤方面,山东省发力去产能收紧供给,全省计划2021年内退出焦煤产能3400万吨,将明显收紧2021年全国炼焦煤供给;同时澳煤禁运仍在持续,进口端难以对缺口形成替代。需求端或稳中向好,焦炭新增产能陆续投产,新老基建共同发力或贡献钢铁需求增长点。综合来看,在煤价向好的趋势下煤企业绩改善趋势将得以确立,未来或将进一步凸显业绩稳定性。

(二)物流贸易

1.浙江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浙江省发改委召开《浙江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通气会。会议透露,到2025年,浙江省物流业增加值将力争达到88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10.5%以上,并成为物流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省份之一。

“《规划》紧扣‘十四五’物流业发展新阶段、新理念和新格局,从打通物流通道、构建综合枢纽、形成国内国际‘循环圈’等方面入手,支撑我省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浙江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胡奎说。

《规划》提出,打造一体化的长三角物流循环圈,协同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重点建设沪杭甬现代湾区主通道,推动长三角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构建高效循环、一体联动的物流循环体系。(来源:新浪网)

2. 山东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

5月6日,记者从山东省港口集团获悉,5月1日-5日,山东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003万吨,同比增长16.1%;完成集装箱箱量44.2万标箱,同比增长15.6%。(来源:新浪网)

3.物流业景气指数继续回升,显示出物流活动在继续转旺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6日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4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7.3%,较上月回升2.4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55%,较上月回升2.3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辉认为:4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继续回升,显示出物流活动在继续转旺,物流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从地区看,东中部地区均有所回升,其中东部地区回升幅度较为明显。从行业看,物流相关行业业务活动均趋于旺盛,其中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仓储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回升幅度明显,邮政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从指数上看,物流业务规模扩大,新订单数增多,物流需求稳中有升,供需均有所加快。物流业资金周转速率加快,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回升,资金供应环境有所改善,企业和效益继续有所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设备利用率随着规模扩大而有所提高,就业和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内生增长动力有所加强,市场预期乐观。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物流企业物流活动旺盛,小微型物流企业平稳运行。(来源:新浪网)

三、行业关注

1.财政部部长刘昆:稳妥化解债务存量

财政部部长刘昆发文称,稳妥化解存量,强化与金融系统协同配合,对隐性债务实行穿透式监管,加强对化债情况审计核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化债工作扎实推进。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正草案)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正草案)》,增加对除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外的其他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公共资金和地方银行等进行审计监督规定,强化审计监督手段,增强审计监督独立性和公信力。(来源:浙大融资租赁研究中心)

3.浙江省现代供应链发展“十四五”规划

浙江发布《浙江省现代供应链发展“十四五”规划》。全省供应链现代化创新,核心就是以数字化改革推动供应链创新、在供应链创新中打造数字化改革的样板。具体方法上,要以数字赋能实现供应链制度重塑,以小切口大牵引打造供应链具体应用场景,以数字化促进供应链降本增效。

就今年工作安排,盛秋平表示,全省商务系统要围绕《浙江省现代供应链发展“十四五”规划》这一纲领性文件,聚焦八大任务行动落地实施,要重点抓好供应链试点示范、供应链协同创新综合体建设、加强内外贸供应链协同、加强供应链管理行业培育、健全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等5个方面工作,确保全省供应链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来源:商业保理资讯)

4.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稳步推进“金融+”战略

近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按照市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效应,紧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在努力构建金融安全区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金融+”战略,加快打造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加快推进“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重大金融改革,促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产品互认,加快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大湾区债券平台等重大平台建设,深化数字人民币、跨境理财通等创新试点,优化私募创投市场准入和发展环境,不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继续坚持严守底线、稳中求进,有序提升地方金融科学监管治理水平,全力实现金融创新、发展与稳定的动态平衡。有序推动P2P网络借贷、私募投资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加快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清理规范,逐步推动存量风险出清。(来源: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